第171章 送命题

而让夏文雨感到欣慰的是,还好这段时间对这个大明的历史恶补了一下,否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要是按照原世界那个大明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简单许多了。毕竟一个靖难之役摆在那里,无论怎么说,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这个时代的大明却没有发生这个事件,朱棣老老实实的在燕京做个藩王。朱标在位,他这个朱老四一点念想都不敢有。

虽然这个大明缺少靖难,但丝毫不会影响各个藩王们那颗躁动的心。该发生的事情一样都不会少。

虽然主脉还是朱标一系,可小皇帝的叔叔们始终都是现在这个大明的心腹大患。

藩王叛乱的事情时有发生。只是不如汉朝和晋朝那么极端罢了。或许也算这个大明运气好,没有遇到朱允炆那样的草包。一下逼反所有藩王。才让目前的局面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但不管如何,只要是当皇帝的,都盼着削藩。因此这最近几十年,无论是谁在位,都是不遗余力的推动着这件事。

可以说,这个大明的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央朝廷和地方藩王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要重蹈晋朝的覆辙。

虽然这个大明没有经历过靖难,也没有经历过土木堡之变。大明也没有出个留学生。可面对的问题,一点都不能小瞧。

不出事则已,一出事搞不好就是亡国灭种的大事。一旦大明内部乱起来,北边的瓦剌和鞑靼,还有东北的女真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王云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是存在了考校之心,既然夏文雨号称精通史学,那么分封这个问题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要是连这个都不懂,那还谈什么精通史学。

二呢,则是想从夏文雨的答案里探探这两人的底。如果他们两人真是普通百姓自学成才的话,那么就算历史学的再好。也会忽略掉很多东西。

大局观这种东西可不是随便一个百姓就能有的,没有深厚的底蕴,没有长远的目光和时局的洞察力,根本就不可能回答的了这个问题。

但如果夏文雨回答的答案即显示出深厚的史学功底,又能结合当下朝廷的大环境。那就说明这两人身份一定非比寻常。绝非什么山野之人可以解释的。

双方人马就这样你来我往各出奇招。明面上推杯换盏好不热情,暗地里却手段尽出相互试探。可谓是处处机锋。句句见血。

伊辉看着夏文雨淡定的目光,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他现在都有点后悔为什么自己要装这个逼了。现在夏文雨被人逼的下不来台,很是懊悔。

夏文雨也感觉到了伊辉的紧张,悄悄用手在伊辉的手背的轻轻抚摸了一下,以告诉他不用紧张,等这看老娘发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