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卖沧溟楼人情

江南晚来客 晴絮 2000 字 3天前

在地球的华夏流传着这样一个词,叫“穷文富武”。

但这个词若是放在千界来看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合适。

放眼整个东土,一共有儒门道场一百二十多家,但这其中,圣地却仅仅只有一家,那便是才女齐青思所在的浩然沧溟楼。

除了沧溟楼之外,东土比较有名的儒门道场还有在天阙台捡漏拿了镇派秘术“仙台别歌”的春秋府以及以摘星手闻名千界的摘星楼等等宗门。

原本言灵书院这个小门派并不怎么出名,但经过道我洞天的机缘之争后,那个名为项晚渔的女子凭借一手非常强势的言术让言灵书院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

自那之后,有不少儒生闻讯专门拜入了言灵书院,其目的也就是想要修习那能让修士直接沉默的言灵之术。

之所以偌大一个东土仅有一家儒门圣地,原因则在于每个宗门收录的典籍差异非常大。

不同于其他宗门用仙器镇压宗门底蕴,想要晋升成为儒门的圣地,除了有仙器在手外,还需要宗门内收录有各种各样的典籍。

这些典籍包罗万象,可不仅限于秘术功法,其中还涉及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秘闻、历史、经意、天文、堪舆等等方面。

它们才是支撑起儒门修士学富五车胸有韬略的核心底蕴,也是让齐青思能够成为“百科全书”的根本所在。

这种情况其实和华夏百家争鸣时期有些类似。

大家族之所以是大家族,因为大家族中收录了太多普通人一辈子也见不到的典籍,这些典籍中的知识和韬略才是家族兴盛的关键。

儒门除了善练法宝之外,基本上所有修士都是学富五车之辈,最不济也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他们在文章经卷的字里行间悟道,最终修出一口浩然之气。

既是读书人,那自然都对吟诗作对这种事情很是在行。

诗词一道可以说是文学的精华所在,其一字一句所表达出的立意、思想、意境代表了一个读书人思想的深邃程度和文气境界。

上一个盛世之时,中州曾有一位鸿儒以文章立命,以仙器托举宗门文气,最终引动文曲异象。

七步之下从凝神境后期硬生生突破到化道大境,跨越了整个魂火大境,以一己之力把风雨飘摇的宗门再次拉回正轨,挽狂澜于即倒,而后一直传承到现在。

这个宗门,便是中州非常有名的儒门圣地——清风浩气楼。

所以,儒门修士对于诗词的热爱可以说远远超越了炼制法宝,后者是为了生存,另一个,才是真正的喜好。

所以,当齐青思说出那半阙词是出自潇湘的时候,瞬间就引起了儒门修士们的浓厚兴趣。

儒门修士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不是其他几道修士所能比拟的,“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这半阙词在儒门修士眼中虽然还称不上是传世之作,但其中的意境还是能引起不少修士产生共鸣的。

看似简练的文字,却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了“相思”二字的痴缠,这也让不少儒门修士产生了质疑,一个风月之所当真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诗词吗?

面对质疑之声,沉寂了一天多的齐青思没有替潇湘澄清和辩解,而是再次抛出了十三给王金洋代笔写的另外半首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这首在华夏流传了九百来年的《一剪梅》通过齐青思之口第一次在千界问世,瞬间就仿佛是在儒门的圈子里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如果说之前的那半阙词只能称得上是一句好词的话,那这半阙意思非常相近但意境却天差地别的词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首传世之作!

其实不光是这些儒生,当千界才女齐青思第一次在星空的彼岸看到了来自华夏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文章时,也同样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段横跨了近千年历史长河经久不衰的文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让她看到了一道世人难跨的情关天堑。

毫不夸张的说,若有儒生以文载道,那能写出这首一剪梅的,绝对是其中大成者,是注定会名传千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