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母不嫌儿

拾光聚宝 浪丫 1699 字 1天前

记得那时还在上学,一年之中大半的时间不在家中,唯有寒暑两假时,才能回家待上几天。

暑假倒不多说,最喜欢的永远是寒假了。

其因不仅是寒假中还有一个春节,而是过年时一家人才能团团圆圆。

尤其是腊月的最后几天里,一日自有一日之风采,总叫人难以忘怀。

很小的时候,过年的意味其实并不太深,除了有新衣服可以穿、有炮仗可以放、有大把的闲时可以疯玩之外,并没有多少惆怅之处。

到了中学、大学之后,这才渐渐明白了许多不得已。

也曾为“每逢佳节倍思亲”而遥寄乡思,又为“乡音无改鬓毛衰”而伤古怀今。

当离自家越来越远,在他乡愈来愈久,才又渐渐地发现,原来曾在故乡里的一点一滴,都是那样的珍贵难忘。

每年到了赶大集的时候,说明这新年已经近在咫尺,何况山里地里土地早已上冻,人们闲闲如似神仙一般,村儿的家家户户,也是早就杀好了猪,宰好了鸡,磨好了面。

只等着从年会大集上,买来时新的蔬菜水果,调和配料,或者活鱼鲜虾等等,留在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做成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齐齐上桌,供一家老小同享天伦之乐。

除了赶大集之外,这短短的几天之中,自然还有许多事儿要做,男人劈柴囤煤,修烟囱修灶头,总得做好厨房里的后勤保障。

而女人们却是主角中的主角,整个腊月里最重要,和最忙碌的人!

她们先要将杀好的猪肉炼成臊子,再用磨好的白面蒸出馒头花卷,还得用自家种的包菜,腌制成咸菜和酸菜等等。

此外,等过了腊月二十一,她们还要搓馓子,弄麻花儿,煎荷叶子,总要将年后几日的寒食,统统都给准备妥当。

至于赶大集,那也一定是要去的,且往往手里都攥着全家的财富,小孩儿的衣服玩具,男人的衣服、烟酒茶等等,总得要她来一一做决定。

甚至于,等到年后所需的拜年之礼,也得由她亲自来安排置办,如此能才最佳最稳妥。

这倒是让家里的男人和孩子们,都能轻轻松松地、欢欢乐乐地,过上了一个丰盛而又满足的新年!

我们家从来就是这样的,其他家也是如此,一个新年下来,最忙最累的总是只有母亲一人!

也不知我不在的这几年,父亲有没有多帮帮她,有没有在她累了乏了的时候,帮她按一按肩膀,锤一锤后背...

还有,我不在家的时候,对联、灯笼、窗花、还有拜年,都是谁在做?

或者已没有人做了,只当是与平常日子一般,也不养猪种菜,也不赶集囤货,甚至连馒头馓子也不弄了...

只等着大年三十儿的晚上,朝大门口外扔上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一阵儿,就权当是将新年过完了!

待到第二天早晨,或是大雪,或是寒风凛冽,他们却只围着炉火,淡煮着清茶,毫无言语,沉默地等待着外孙儿们的到来,为这个空旷寂寥的房子里,增添一点儿鲜活的气息...

那个只见烟囱还冒着白烟的寂寞院子,我从来不敢多去想象,生怕自己也像那几缕白烟一样,会随着几滴烟墨滴落,彻底消散于空气和虚无之中。

那个院儿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太熟悉了,一窗一瓦,一门一户,甚至连院中都杉树上,几枝几果都是如数家珍。

我是那个家生的果,父母是我的根,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永远的陪在他们的身边,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

可惜,这个道理懂的太迟了,也枉费了父母亲人的一片良苦用心,以致于现在和父亲隔阂,与母亲生疏,差点让一个完整的家变得支离破碎。

恨,只恨自己任性妄为;怨,只怨自己不知天高地厚。

总不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幻想着不劳而获和一夜暴富,如此虚妄、荒诞无稽的思想,又怎会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呢!

幸哉!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