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美国夸完 DeepSeek 后就称其是偷窃,并展开国家安全调查

DeepSeek 在技术上做对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今天并不想聊太多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们来聊一聊商业上的事情。

一个「十分之一成本」达到 GPT-o1 级性能,且几乎没有使用限制的模型,究竟会带来什么?

答案是:对使用范式(paradigm)和商业模式的冲击。

「一个达到 o1 90% 性能但是没有使用限制的模型(指 DeepSeek R1)」比「o1 性能但一天只能用 10 次的模型(指 GPT-o1)」在知识工作者的日常生活中要好用一个数量级。

这位用户在 3 天里使用 R1 的数量,比过去 3 个月用 o1 加起来的 10 倍还多——而他还是一名为 ChatGPT Plus 付费的用户。

这就是使用范式的转变。

而当你有了范式的转变,开源模型又从另一个维度上对闭源模型造成了巨大冲击。

DeepSeek 在发布后迅速登顶中美苹果应用商店榜首,甚至超越 ChatGPT,创造了中国大模型首次在美国市场登顶的历史。

这一现象直接威胁到美国科技巨头的商业利益——微软 CEO 纳德拉虽公开表示“廉价AI惠及所有人”,但其内部对DeepSeek的评价已将其比作“用弹弓击败巨人歌利亚的大卫”。

不止更好用,也更强

而实际上,R1 真的比 o1 弱吗?我想并非如此。

DeepSeek-R1 在 Humanity's Last Exam 学术基准测试中以 9.4% 的准确率超越 OpenAI o1(9.1%),同时以更低的校准误差(81.8% vs 93.4%)展现更优的不确定性认知能力。

更便宜,更好用,甚至更强。

对了,还开源。

不急吗?怎么可能不急。

客观条件的限制,激发更了不起的创造力

中国的 AI 产业,在过去几年里,受了很多苦,吃了很多非市场因素的竞争。

很多人心里憋着一口气,而 DeepSeek 为代表的,许多的中国 AI 公司,许多了不起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们,为大家出了这口气。

芯片出口的限制倒逼我们去搞算法的创新,正如OpenAI前高管所言:“资源限制激发了中国科研的创造力”。这种“低成本突围”不仅让美国技术封锁政策失效,更动摇了其“烧钱换领先”的垄断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