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母亲带着张诚的姓名生辰签子和公孙尼子写的卜辞,送到赵家,说请了最着名的公孙尼子先生亲自卜算的,大吉。赵家的年轻人逐一验看了卜辞,果然是大吉,都很开心。接下来张母就提出要择日下聘和选择成婚的吉日。双方的看法是争取在冬日成亲,因为冬季农闲,事情少,婚礼就可以更隆重些。另外就是一对年轻人都有早一点成亲的意愿,这事儿就成了。但是具体时间,当然还是要请人卜算的。

隔了几天,张家准备一份聘礼。礼物林林总总几十样,但是也都说不上贵重。聘礼制度是村子里故老相传一直传下来的,所有礼物都有固定的规制。无论是材质、数量甚至尺寸,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富裕之家礼物会好一些,贫穷之家礼物会差一些,但也没有天差地别那么大。这些礼物包括玉璧、布帛、箱笼、活羊、醇酒林林总总各有寓意,但是礼物中最重要的是一对大雁。大雁是象征缔结婚姻的礼物,必须要有。即便贫民之家,为了娶妇也会去山里河边捕获一对大雁,贵族自然有专人帮助射猎。张诚并没有神射的本事,也没有猎户的才干,这对大雁是向许氏商行订货,商行委托了上郡的一名好猎手专门寻来的,这对雁个头大、毛色整齐光洁,没有外伤。也不知猎手是用了什么手段才得到。

玉璧是一对羊脂白玉璧。品相非常好,光润洁白。这双玉璧张诚也是花了大价钱,要商行找最好的白玉璧。许氏商行专门快马从咸阳送过来的。

其它箱笼之类,很多也是徐氏从咸阳调拨过来,一整套彩漆的箱笼,是楚地的出产,在上郡这面可是很难得看到。

所有这些之外,张诚自己额外在聘礼中填了几样自己选的礼物,一样是向村里手艺最好的大妈定制的一副小羊皮手套,和之前黑漆皮手套不同,这副手套是纯红色,用朱砂染色,宛如珊瑚一样明亮。此外还有一套黄铜的制图工具——包括圆规、量角器和三角板,装在一个黑色漆盒中。此外更有一刀一百张白麻纸,用铜铡刀裁切的整整齐齐,装在一个大木盒里。一对朱漆竹管的蒙恬笔,一套芦苇管笔和一盒墨汁。墨汁里调和了香料、胶,气味芬芳。

其它礼物也就罢了,赵杏儿对这组文具爱不释手。尤其是这套制图工具,制作极为精良,刻度清晰,比自己所用过的一切文具都要精美,甚至在张诚的办公室里都没看到过这样的文具。

老赵夫妇不解女儿为何独爱这一套文房用具,说你嫁为人妇,首要的是多生养能持家,还搞这些写写画画的做什么?赵杏儿却觉得,学问之道无穷无尽,张诚以这文具送我,意味着结婚之后仍然会在学问之道上精进。

这些聘礼被张家邀请来帮忙的人抬着,绕村而行,一路进了赵家。每一抬礼品里都包括什么,村民看得是清清楚楚。纷纷赞叹张家娶妻的聘礼体面,依足了老规矩。但是样样都选的精致。而小学出身的女孩们,则暗暗赞叹那一组文具所体现的张诚的心思细腻,也纷纷议论,未来自己嫁人,聘礼中必须要有这么一套文具。男生们则对那套制图工具眼热。在工地上泡了那么久,对这些工具自是有了如武器一样的亲切之感。这套文具前所未见的精致,纷纷打听从哪里可以得到。

至于张诚专心定制的那副红色小羊皮手套。似乎就没人注意,少男少女们并不觉得这副手套有什么特别,赵杏儿甚至还觉得有些刺眼,看一看就放到了一边儿。张诚这一番媚眼儿,简直是抛给了瞎子看。

其实张村的人现在家家富裕,按照这个规模制备一套聘礼,可能玉璧要减两档、大雁没这么肥壮,其它的就也都没什么难度。当然人人都知道张诚家中更加富裕,车辆厂的分红、蜜蜂合作社的抽成、再加上泥叫儿积累下来的收入,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张家既然没有存了炫富压人的意思,赵家准备嫁妆的时候,也只要中规中矩就好,从这儿也可见张家母子的厚道,对亲家是多么的体贴。

也有乡亲觉得以张家的财势,聘礼应该更加隆重盛大才对,听人解说是张家厚道云云,也便了然,于是一口称赞张家母子懂做人。而赵家对这样的聘礼和张家的诚意也是特别满意,于是依足了张村传统嫁女的规矩,确定了嫁妆的清单,特别把家里全部的蜂箱都算到女儿身上,作为陪嫁和未来的脂粉钱。

张诚当然不在意这几个蜂箱。反复推让说要赵家留下两只蜂箱做种,反正赵三球自己就是养蜂高手,只要家里有上好的蜂王,不到一年时间,就会分巢若干,赵家的蜂蜜收入不会受多大影响。

这些细节上的争执谦让,构成了这次婚礼男女双方温情的一面。在未来很多年,仍然是张诚和赵杏儿夫妇回忆中很美好的瞬间。

秦朝的婚礼说简单也算简单,按前朝传下来的《士昏礼》的规程进行就好,说麻烦也都麻烦,一步一步都要走到,从媒人上门到正式迎娶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习俗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