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某位九十年代毕业于人大的女高材生,因为事业婚姻的挫折,抑郁了,丧失了工作能力,带着六个孩子靠低保和丈夫打工收入,艰难度日。校友们发现后,捐款捐物,想尽办法,帮助她走出低谷。
人的性格不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不同,有些人,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失去了生命的弹性,陷入抑郁,开始沉沦。
即使是外人看来见多识广如川端康成、三毛,事业家庭顺遂如崔永元,李咏,也会抑郁。前两者自杀了,后两者没法再承受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辞了公职。
人一旦陷入那种抑郁的状态,单靠自己,很难走出来。需要身边人的关怀和专业人士的协助。
首先是家庭的帮助,某位曾得过全国辩论赛冠军的女士在某节目说过,她离婚后,心情低落,怕见人,于是逃回家里,一躲就是半年。她的父母毫不犹豫接纳了她,没有质疑,没有斥责,甚至没有过多的关怀,就乐呵呵地说了一句:“你结婚搬出去,我们不知道多寂寞,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这就是你家,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们养你。”半年后,这位美女满血复活,再入江湖,加入了《奇葩说》团队。
这样的父母不多,我有朋友离婚,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解释。父母痛哭流涕有之,怒骂威胁有之,挖地三尺追问隐私有之,让他们不胜其烦。家庭不但没成为他的守护神,反而成了最大的心魔。
那位人大毕业的女士,如果她碰到挫折时,家里能恰当的关怀,支持一下,她也不至于落魄至此。
还有就是朋友,三五知己,一瓶老酒,嬉笑怒骂,虽然解决不了具体事情,可也能平复情绪。可是,有些人或者因为抑郁体质,或者因为自视甚高,或者因为有精神洁癖,能谈得来的朋友不多。况且,这年头,有点脑子,有点耐心和慈悲心,眼睛里能容得下灰色,黑白不是那么分明的人本来就不多。万一所托非人,把心事说给了猪队友听,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平添许多烦恼。
据说古人对生活的最高要求之一就是,有三五知己,可以秉烛夜谈,以销永昼。古人知音难寻,现在能找个能谈点心事的更是不容易。许多人,把栏杆拍遍,满肚子心酸憋在心里,也不愿,或找不到人倾诉。
接下来就是心理医生。问题是,心理医生离我们实在太远。首先是价格问题。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曾说过,有段时间他心脏不好,导致心理低落,校方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他托朋友介绍了位知名的心理医生,聊了两三小时,也没聊出什么道理。他觉得心里还是不舒服,可医生没看好的病,账单却给他看好了——“拿到账单那一刻,我立刻惊出一身冷汗,心里的不舒服,全吓跑了。”能把年入百万的教授吓出一身冷汗的诊疗费,应该不便宜。大陆没那么贵,可据说便宜的也要三五百一小时,专家级的可能要一两千,不包含药物。听起来还好,可心理问题,不是看一两次,甚至十次八次就能好的,多数需要半年一年,严重的甚至需要长期治疗。这笔费用入不了医保,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即使你花得起钱,可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前阶段有两位心理学家在网上互掐,我这吃瓜群众发现几点很让我弹眼落睛的信息。一是目前网上盛行的“心理分析”学派,因为其理论尚不能完全被科学验证,目前还被国际心理学界排斥在主流之外,也就是说,还处于未经验证的野狐禅状态。还有那位人美,条顺,在网上以心理学专家名义指点江山的网红美女,既没系统学过心理学,也没有拿到心理学咨询师牌照,完全就是一蒙古野大夫。再细究,原来她也曾是一心理亚健康的病人,跑到某着名心理医生处求诊,后来莫名成了该医生的女朋友,耳濡目染之下,就在那所着名心理诊所给人看起病来。
听过久病成良医的说法,但这样一位没受过基本医疗教育,本身有心理问题的三无良医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给人看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不是感觉有些荒唐?况且她没有执照,也就是没有任何机构可以管得了她,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呢?观该“美女心理专家”网上言论,三分像医,三分像巫,偏偏笃信者颇众。
我想,这样的蒙古大夫,绝不在少数,抑郁的人万一碰到的是这些医生,估计要雪上加霜。
还有一些社会组织,据说也可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专业性依然成疑。某NGO组织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接到一位被父亲性侵的少女求助,态度居高临下,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在受助人电话求助时,竟然因为“太累,睡着了,没接到电话。”全程给人的感觉极其业余草率。结果少女没得到应有的救助,该NGO成员还自觉受了委屈,把事情经过发到微博上,网上沸腾一片,给少女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性侵这么严重的案子尚且处理的一地鸡毛,全程狗血,更何况抑郁症这种更容易被忽略的事。想靠国内目前处于萌芽状态,人员素质和专业培训都极度欠缺的NGO解决抑郁问题,个人感觉,可能性不大。
那么找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很抱歉,我们的政府还处于初级阶段,连吃饭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没意识,也没人才和能力解决公民的心理问题。除非你到闹市举个牌子散步,否则别想政府承认你精神出了问题,并把你送相关医院治疗——据说进去了,就不太好出来。
总之,在天朝,你要抑郁了,能得到的支持真不多。与已经有专人为残疾男患者提供专业手淫服务的东瀛相比,我们无论是政府还是各类NGO,在应对心理健康方面,都处于极其业余的状态。
那位人大的毕业生,因为有一些重情义,又混得不错的同窗师长,才得到了一些救助。
所以,没事多回家看看,结识几个乐观靠谱的朋友,同事同学间空了多聚聚。最后,自己想开点,这才是目前天朝人抵御抑郁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