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科技事业的一部分,我会抽空来学校进行特邀讲座,与学子们分享心得。但担任院长需要长期在校任教,恐怕要有才能勉为其难。”
最后,在两位校长的再三邀请下,赵学成接受了两校计算机学院的名誉院长头衔。
并承诺会经常来学校进行学术指导和讲座,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
两个学院的首任执行院长则由科学院计算所的资深专家担任。
相比西方国家仍在使用打孔纸带和笨重的大型机,种花计算机学院直接进入磁盘与硬盘的时代,为学生提供了最前沿的学习环境。
这对推动种花计算机科学教育起到了先驱作用。
随后,计算机学院的建立经验很快在全国推广。
在科学院和赵学成的推动下,更多高校也陆续成立了计算机专业,开始系统培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人才。
为了进一步扩大计算机教育覆盖面,科学院还与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案。
在各省市的重点中学先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从小抓起,为未来培养计算机科学人才储备基础。
……
赵学成忙完两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筹建工作,心中涌起一丝喜悦。
这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种花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开发出属于种花自己的操作系统。
他仔细回忆着那个不同的时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几乎被鹰酱的几家公司垄断。
Windows系统构建了PC机的基石,成为全球个人计算的主流。
小主,
而如今,种花有机会打破这个局面,开发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赵学成来到研究所的办公室,开始着手设计这套“华夏操作系统”。
与Windows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华夏系统将会全面采用中文本地化的设计思路。
系统内核将用中文编程语言来构建,取代繁琐难懂的英文代码。
同时,操作界面和交互逻辑也将本土化,使用汉字作为图形界面,打破语言障碍。
对于大多数种花人来说,英文系统环境并不友好。
所以需要一个以中文为基础的系统。
操作系统需要大量基础代码的支持。
赵学成决定从汇编语言开始入手。
他设计了一套“华夏汇编”,采用中文关键字,大大简化了复杂的指令体系。
例如MOVE指令变为“移动”,LOAD指令变为“装载”等等。
这种语言比起之前的英文汇编语言来说,对中文用户更加友好和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