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部研究所。
赵学成大步流星地走进工厂车间,只见红星1号轰炸机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总装阶段。
几十名技术员正在奋力工作,有的在用扳手仔细拧紧机翼与舱体的连接螺栓,确保连接牢固不松动;
有的正在用测量仪反复检验各配件的尺寸误差,丝毫不敢有任何马虎;
还有的正在对照图纸一个个检查座舱的仪表线路是否正确连接。
"同志们,再接再厉,红星1号的首飞日期就在眼前了!"赵学成环视四周,然后大声说道,声音在整个车间空旷的上空回荡。
技术人员们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动作也更加迅速起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几分。
其实,之所以红星1号的研制进度如此之快,与轰六轰炸机项目是分不开的。
红星1号采用的发动机、机载电子系统以及一些其他关键部件,都直接从轰六的生产线上移植过来,省去了大量的设计调试验证的工作量。
可以说,红星1号建立在轰六的技术基础之上,直接借助巨人的肩膀来实现腾飞。
"报告学成同志,红星1号的所有机翼连接部位我们已经进行了仔细检查,确保连接牢固不会松动。各个襟翼也已完成调试,可以正常工作!"
一个戴着眼镜的技术员向赵学成汇报说道。
"辛苦了!连接部位的质量直接关系飞行安全,一定要仔细检查。看来我们很快就能完成最后的总装任务了。"
赵学成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报告学成同志,红星1号的外部涂装工作我们已经启动,预计再过3天就可以完成。到时就可以举行下线仪式,然后转入机库准备首飞!"
另一名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员也汇报道。
"好,时间刚刚好,就在年前完成首飞这一核心任务!"赵学成双眼放光,终于盼到这一刻的到来。
正当全体技术人员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时,研究所的广播突然"嘀——"地响了起来,一个兴奋激动的男声通过扬声器传遍了每个角落:
"同志们,我院余敏教授的研究组成功试验一枚当量达2000万吨的超大型!这是我国核科学史上的巨大飞跃,将大幅提升国家的战略威慑能力!"
"成功了!"
"终于成功了!"
整个车间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技术人员们激动得你抱我抱,眼中充满喜悦的泪花。
这无疑是我国核科研历史上的光辉时刻,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成果诞生了!
紧接着,军方在京郊某秘密基地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超大型的投放试验事宜。
王将军、刘司令以及各路核物理和军事专家全都云集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