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交易效率产生的收益,有时候难以抵消价格波动产生的损失。
尤其是上游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往往是垄断寡头。
产业互联网很容易沦为“询价”平台。
只要有能力,下游会跳过平台,找上游交易。
第二阶段:“消灭中间商”
我觉得未来的B2B,绝对是聚焦垂直领域。
然后在家居、快消品、工业品等领域,我们可以对标了美利坚的头部公司。
相信马老哥、黄老哥、何老哥都听说这样一句话:“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撮合,还是基于数据的直营,都在提升交易效率。
确实在很多行业,未来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中间环节得以消除。
然后我们平台可以从撮合或者自营的过程中,再抢走中间商的一部分利润。
但,我们更值得思考的是:中间商之所以存在,除了信息差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价值?互联网只是降低了信息差,但未必能完全覆盖中间商的价值。
蓝雨阳停顿了一下没有继续再讲。
黄平说道:中间商的价值体现在哪?是服务?
老马讲道:是的,一级中间商,承担的是垫资的服务。二级中间商,承担的是仓储的服务。三级中间商,承担的是配送的服务。
何青山开口说道:那么产业互联网平台,如果真的要消除中间商,恐怕就不得不延展服务。而承担原本中间商承担的垫资、仓储、配送服务。
蓝雨阳接过话讲道:是的,在数字化连接无法显着降低这些服务的资金、土地、人力占用成本时,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就出现了增长的天花板。
那么产业互联网究竟用什么来算清效率账?黄平问道。
马总讲道:看成本的降低效率,看人效比。
然后从供应端到消费端,主要有三类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零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