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月不明白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和她日行一善的宗旨有什么相干,但是积分这种东西,她本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则,还是非常愉快地收下了。
正事干完,留下几个工匠接着练手,王县令便问起古月今年种的庄稼。
古月也不隐瞒,将自己种的稻子说了出来。
王县令微微有些失望,他还以为古月这次又会捣鼓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没想到竟然是稻子。
只有张主簿之前帮古月办过两次地契,知道她的手上都是旱地,不免问道:“古姑娘,我记得你的地全是旱地吧?”
古月对他不由肃然起敬,全县这么多人,张主簿这得多好的记性,才能记得住这些。
“对啊,我现在的十亩地,全是旱地。”
王县令这时才咂摸出味道来:“旱地?那要怎么种水稻?”
古月笑了起来:“王大人,我也没说我种的是水稻啊,这次我种的是旱稻。”
“旱稻?这又是什么新品种?古姑娘如果是因为没有水田,不用怕,本官可以拨几亩给你。”
“今年天会比较旱,降水比往年会低上一些,庄稼不好种。我这个旱稻不要浇太多水,属于有水也行,没水也可以。种的不多,到时看产量再说。水田就不用了,如果可以,我就想挖一口池塘,种点莲藕而已。”
古月心心念念的池塘莲藕和钓鱼计划,一直没空实施。想起很久没吃到的水煮鱼,古月微微吸溜了一下口水。
要是有条三斤重的黑鱼,她可以立刻生龙活虎起来。
按理说,这里既然靠海,为什么没怎么见过海味,真是奇怪。
听说天会旱,王县令整个人都紧张起来了。
事关民生,不紧张可不行,边关的将士可还指着粮食才有力气守边呢!
“今年会旱灾?古姑娘是怎么知道的?”
要是出现旱灾,那可是难办了。到时候粮食减产,朝廷赋税减少,边关的将士,日子又要不好过了。
古月安慰道:“王大人别担心,今年还达不到旱灾的标准,就是降水少了一些。大人可以让人多挖深井,多蓄水,挖一些渠道连通。如果可以,将湖泊弄成水库,到时可以放水灌溉。产量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