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2001年9月2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正式成立,封闭式基金独领风骚的时代结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而随着牌照逐渐放开,2003年到2004年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大爆发,短短两年便增加至23家。

随后,A股迎来大牛市行情,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在2007年初便突破万亿元,并在当年牛市行情助推下飙升至3.28万亿元。

人往高处走,基金公司的不断建立、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增,给了新老基金经理闯荡江湖的新机遇,这一时期,参加线下路演的基民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出现了求基金经理签名等追星行为。

2003年下半年,中信基金的某只基金首发募集总规模突破百亿,创造了新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只基金产品募集发行的新纪录,明星基金经理诞生。

但基金规模既可将基金经理捧上“神坛”,但其快速壮大也会带来“反噬”,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在公募基金的江湖里,业绩擂台赛已悄然打响。

在随着A股跌入熊市泥潭,庞大的资金规模给基金经理们带来了巨大压力,规模庞大的公募基金,在2005遭遇滑铁卢,别看卖得好,但年化回报率为仅为-1.64%,可谓“叫座不叫好”。

同样在2003年,博时基金把握住了蓝筹股的大行情,以34.35%的年收益拿到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然而,在夺冠后的2004年,博时价值的区间回报率下跌7.75%,随后两年也在行业腰部“徘徊”,成绩已泯然众人。

基金业绩普遍变差有熊市的原因,但总有人能够逆势而行,造福基民,不乏佼佼者。

“不在乌鸡中寻找凤凰”是新一代基金经理的投资秘籍,其偏好投资成长股,提出的策略是看企业业绩增长的加速度,并不太关心估值是否已经过高,在新一代明星基金经理看来,寻找价值和成长性兼具的企业才能获得高额、稳健的回报。

泰达基金在2004年,逆势拿下17%年化收益率的成绩,成为当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

也有广发稳健增长基金,扛住A股市场震荡下行,以16.93%的收益成为2005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一代大佬稳扎稳打,靠着各自“成长股”秘籍问鼎年度冠军基金经理,但基本后继乏力,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业内出现了“冠军魔咒”的说法——基金业绩夺冠之后表现平平。

不过,也有例外,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2007年和2009年两度“登顶”,这只基金通过对未股改的股票、重组概念股票、资产注入概念股票、隐蔽资产型股票等冷门股进行发掘,让该基金2007年年化收益率高达226.24%,该单年收益纪录至今还未有人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