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二等公民的大马华族(细看)

人口增长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华人的生育遭受歧视性区别对待,没有好处,没有政府补贴,徒增经济压力。

人口流出率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长期的教育打压,华族的新生代青年,哪怕学习成绩优异,也很少能够被马来西亚本地的公办大学录取,不得不出国留学,进而导致很多人举家移民。

在人口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划分,就是马来西亚近五百万华族人口,其实可以分为三种。

分别是现代化华人、殖民地新兴华人、殖民地之前的华人。

现代化华人主要是近代到马来西亚的,如郭鹤年、陈嘉庚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类华人往往说方言,心系母国。

殖民地新兴华人是更早之前来到马来西亚的,这类华人学英语,少部分懂一些华文,跟母国已经保持一定的距离。

殖民地之前的华人,则是在明清时期就来了马来西亚的华人,这类华人很多都只保留了中文姓氏,只会英语和马来语,对于中华文化已经没有认同,典型的代表便是马华公会第一任总会长陈桢禄。

其次是政治权力方面,重点出在了马华公会,这个明面上是由华人组成的政党。

二战后英国逐渐退出殖民地,马来西亚的普通华人要么依靠传统的数千个侨社组织,要么加入马共,而中产阶级一盘散沙,传统豪商则相互联姻数百年,关系盘根错节,一直充当买办走狗,在社会上十分有威望。

所以在英国的扶持下,1949年建立的马华公会,自然是以传统豪商为首,第一任总会长就是代表人数陈桢禄,这个从始至终以马来亚人自居,拥有纯粹马来亚意识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马来亚独立之前,当地各个民族党派代表要与英国政府谈判,陈桢禄虽然是华人力量代表,却拼命附和巫统,支持巫统的马来人优先政策,甚至把各地华社专门塞进备忘录中的华语教育条款抽出,把华语教育赶出正规体系。

在当时,马来亚华人总数占总人口的40%以上,仅仅比马来族略低,且华人的经济实力远超马来族,掌握一国经济80%,却只能不断边缘化,政治、经济、文化上饱受歧视,除了有英国人防范华夏的安排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华公会比英国人更需要种族割裂。

可以说,马华公会妥妥的就是被一个习惯了当买办奴才的人群掌控着,马华公会背后的传统豪商,也是现代化华人富商的对手。

接下来便是教育方面,华族主要的力量就在于1954年8月成立的董总和1951年12月成立的教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