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纯娱乐公司中蓝鲸娱乐其实并不算是最大的,虽然它的靠山是最硬的。
不过国家处于繁荣市场的考量,并没有让一家公司独大,而是采用了扶植引导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同等水平的一流公司。
有些在音乐方面牛逼的一塌糊涂,比如金丰娱乐,就是虞婉怡的前东家。
有些在电视剧领域遥遥领先,就像海棠制作和万家影视。
有的在电影方面可谓一骑绝尘,这样说可能夸张了点,但电影也有不同的领域,应该说是在某个领域腻害得很!
还有在曲艺方面执牛耳的。(在东国有很多传统技艺得以保存,不仅东国人自己喜欢看,那些属于泛东国文化圈的人也喜欢。)
总之市场足够大,没有一家可以吃得下,别说吃得下了,就连5%的市场份额都能笑地睡不着。
更何况还有多如牛毛的小公司。它们在全领域是完全不可望那些大公司项背的,但既然能够存活下来,那一定有自己的特色。
因此整个文娱市场在现在这个阶段可谓百花齐放。
就在这种环境下,虞婉怡的遭遇也是首屈一指的。她幸运地遇到了马修这个‘大师’所以才有了她在音乐方面的转型。
虽然有转型意愿的天后绝对不止虞婉怡一个,但她们没有遇到像马修这样一个握有大量优质音源的人。
这样一来所谓的转型也只是稍微产生的变化。
而像虞婉怡从一个唱跳天后一下子转变到抒情方面来,这的确令大家震惊。
不过如果说音乐那也就到此为止了。
可问题是这个女人竟然还在表演方面产生了断层性进化!
这样一来又反过来促进大家对她以前音乐方面转型的兴趣。
所以这一次虞婉怡引发的‘鸳梦重温’浪潮其实就是大家对【变化】的兴趣。
也就是大公司有着自己完备的人员培养体系,可以回顾一个艺人的成长史。
所以它们才可以轻轻松松地推出自家歌手的‘变迁历程’来收割一波韭菜。
这么说也许有点损,毕竟它们的确做到了让听众们在一日之间了解他们喜欢的歌手的变化。
但小公司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