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这也是业界近十来年能被观众记住的新人屈指可数的原因之一。

没人还有那个耐心去等着新人慢慢红起来了。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艺人能一夜爆红,曾经那种从青涩稚嫩慢慢把一个艺人培养起来的模式已经被业界淘汰了。

而成益提出的这个新项目,恰恰就是一个要从青涩稚嫩开始,把新人培养成合格艺人的模式。

基本上所有公司的评估师都给这个项目批了一个虽然用词或者语句不同,但是意思一样的结论:违背时代发展妄图逆势而行的情怀项目,盈利可能性很低。

于是成益联络了一圈,最后只有张昱同这个业界老好人愿意掺一脚。

而且温希参与这个项目为的还不是那些毛都还没看见的新人,而是他们自己的艺人。

前面说过,张昱同从业界同行手里救了很多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艺人。

但与之相对的,就是温希旗下的艺人几乎很少能够顺利的参与进业内的项目。

不是被前公司排挤,就是被前公司的签约艺人针对。

温希的艺人基本上要么给别人作配当垫脚石受尽委屈,要么参与各种还没被业内污染的新项目,都赚不了多少钱。

总之是举步维艰。

而且张昱同也不愿意玩金融游戏,温希也就更不赚钱了。

小主,

也就是他那些艺人愿意拼命,只要给钱,什么活儿都接,这公司才能在业界撑着伫立不倒。

等到神州这些年小集数的短剧业务越发成熟,张昱同自己一家公司就能撑得起来之后。

温希才靠着这种投资少规模小的短剧,以及旗下玩命的艺人为了剧集质量不惜一切的风格,都在及格线上的表演能力,慢慢的有了点儿风生水起的样子。

但温希也不能靠着这种短剧活一辈子,观众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

等他们不喜欢这种短剧了再变就晚了。

之前张昱同肯花一亿挖第一桀也是为未来做准备。

一个顶尖的艺人,是足够养活一家公司的。

他看好第一桀能成为那样的艺人,期待着把他培养起来之后反过来养活温希。

只可惜挖角失败。

参与成益的项目也是为了这个。

温希的艺人有很多过气的,不温不火的,张昱同的打算是把这些艺人当做新人塞进这个项目,试试看能不能出几个翻红的艺人。

同时也是打着交好成益,为旗下的艺人创造一些机会甚至资源的目的。

至于靠着这个项目挖掘新人……温希没什么想法。

他们自己的艺人都快养不活了,哪来的经历培养新人。

秘书观察着老板的神色,斟酌着开口:“其实,我们为什么不把见梦拉进这个项目呢?”

“见梦?”林盛睁开了眼睛:“太小了。”

“拉他们进来对于这个项目没有太大的助力,多此一举。”

其实他不是没考虑过见梦,但在商言商,他不会去做无利可图的事情。

“其实,也未必。”秘书斟酌是用词,小心的组织语言:“见梦的加入可以给我们一个来自底层的元素。”

“更加深观众对于这个艺人训练班从底层而来的印象。”

“这会让我们选进来的艺人在走异类成名路时得到一些好处。”

林盛来了兴致:“什么好处?”

“初印象。”秘书说着翻开了企划书的其中一页让老板看:“初印象对于走这条异类成名路的艺人来说很重要。”

“我们选择的新人必须要给观众一个准确的,属于业界异类的初印象,这条路才能走得通。”

“否则的话观众一上来就觉得这个艺人不普通,光鲜亮丽,那他们根本就走不了这条路。”

“无论是王树,还是杨锦鲤第一桀,他们给观众的初印象就是业界的异类。”

“王树影帝朴实,杨锦鲤憨,第一桀坦诚,这些都是业界绝大多数艺人所做不到的。”

“那些艺人飘得连承认自己是人民的一份子都不愿意了,还能指望他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