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警廉冲突、一次小小的示威(一)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一晃眼来到1977。

1974到1977,这三年来冠亚的发展让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首先是冠亚旗下的大时代投资控股公司,当年李承志在置地跟牛奶的大战过程中大赚一笔。

但他并没有拿着这笔钱去挥霍,而是大量注资当时的华人企业,为他们续上最后一口血。

其中包括上市的一百五十多家,未上市的更多。

可以说74年,但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或者被李承志以及他的投资团队看上的香港华人企业,基本都有他的资金注入。

而事实上大时代的脚步远不止如此,在73年一季度,李承志套现出场之前,大时代就已经组建了漂亮国事业部。

做空石油股大获其利的同时,也因为漂亮国高昂的资本利得税,李承志和他的代理人不得将盈利转投资像沃尔玛、微软、可口可乐、迪士尼这样长青股。

都达不到控股的程度,因为当局不允许。

但是回报率都还不错,最高的甚至有几百倍之多,就等某一个高点套现了。

还有樱花国和宇宙国的房地产和娱乐圈以及纸媒,也都稍稍涉足。

前者参考汉城和京都的房价,懂得都懂。

后者则是考虑到舆论因素,有一个发声的地方。

顺便给自己的小女人们练练手,有个栖身之地。

冠亚的房地产那就更不必说,除了67年在英资手里接手的大量优质物业,这几年还在离岛、南丫岛、将军澳、西贡等地大量购置地皮,等待开发。

甚至靠近北区靠近目前边界线的地方,买下了大片工业用地,用来建厂。

讲究的就是一个农村包围城市,最关键的是这地方的地价便宜啊,而且公司旗下还有专门的小巴线,从九龙直通港岛各地。

旗下的员工根本不用担心出行问题。

说到冠亚的九大工厂更是不得了。

纺织、成衣、塑制品、玩具制造、钟表配件、方便面生产、汽水灌装、炼钢厂、轧钢厂。

前七个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出不少,盈利更多,光直属员工就超过十多万,辐射影响的家庭海了去了。

后两个目前刚刚投入生产,尚未盈利,里面有大量国内派来的工程师和高级工人在学习。

且主要出口对象为国内,预计未来五到十年都难以收回成本。

后期考虑往汽车制造业方面发展,尽量争取收支平衡。

国家会看着你亏本?收获在后头罢了!

里面工人也不少,虽然比不上那些大规模钢厂,但两座钢铁厂职工也有上万人。

此时的香港人口才多少?四百五十万不到。

也就是说香港每四百人里面至少一个冠亚的工人,这还不算受他们影响的家人,这都是妥妥的政治影响力。

最后就是信号覆盖全香港的广播电视公司,以及未来报纸了。

两家公司加一起不过三千多人,其中还包括300多位艺人。

但是要论影响力,那是首屈一指,毕竟没有什么会比新闻媒体还有自己喜爱的艺人嘴里说的话,更有冲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