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镜头中,张天成一张脸呈现两种表情。
左边脸颊,悲天悯人,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见到了人间炼狱。
右边脸颊,眼中充满了痛苦,像是被病魔摧残的病人。
接着,电影结束。
电影放完了,但放映厅的观众,还是坐在那,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记者》一改张天成以往文艺片特点,抽离,更多的是拉近。
许多片段,利用沉浸式镜头让观众快速代入进去,小女孩视角,周汛视角,赵毅视角,,,,,
这些视角让观众,清晰看到张天成的神态,感受到张天成的心里变化,从老实较真,变成被生活打败,变成唯利是图,然后再成一个利用大众,报仇的智者。
电影色彩也和张天成以往的文艺片不同,《无根飘零》《一个人》都是暗色调,灰蒙蒙,显得很压抑。
《记者》的色彩多变,但变得有些诡异,很多时候,看起来和剧情完全相反,容易让观众抽离。
但细细品味一番,却能发现色彩与剧情相反带来不只是抽离,还有另外一重意思。
这些都是技巧上的变化,靠这些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那是不可能。
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的是,电影中表达,通过媒体可以随意操控大众。
张天成没有直接拍出,大众是怎么被操控,但电影中,有好几个统计点击率的画面。
几万,十几万,甚至几百万的点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