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庆国回到了家中。他的父亲和母亲正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剧。他打了个招呼,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
他的家是一种东北典型的老式职工住宅,约40平米,双室。一进门是通向东西两个卧室的过道。他从记事起,家里就已经从原来的平房迁到了这栋楼房里。父母住东面,而他和兄姐们住在西卧室。李庆国的大哥李庆云比他年长了整整16岁,1951年出生。人都说长兄如父,但对于李庆国来说,这更多是从年龄上来算。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哥哥更像是照片里的人。
父母房间的一侧墙壁上挂着几副老式的相框,其中有一张相片是大哥和父亲的合影。照片里,大哥穿着绿色的军装,一手拿着红宝书,一手扶着父亲正端坐的椅背上,照片的背景是天安门城楼的画像。照片下面写着:“于1966年进京,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临行前留念。”
从那之后,大哥就几乎没怎么回过家。他出发的时候,李庆国还没有出生。在李庆国儿时的记忆里,大哥甚至比来家里的远房亲戚都陌生。等大哥真正回到钢城市定居的时候,已经是他从内蒙插队回来了。
他的二哥李庆荣,1958年出生,在李庆国很小的时候也插队下乡了。李庆国童年的时光更多是跟他1963年出生的三哥李庆恩和1965年出生的四姐李芳一起度过。
他们三个一块住在这个只有10多平米的西侧的房间里,这里留下了李庆国美好的童年回忆。后来兄姐都陆续去了市里的学校寄宿。而到李庆国上初中和高中的年纪,矿山在镇周边又建了一所中学,所以他一直留在父母身边。
后来,18岁的他,不顾母亲的反对,选择参军,这一走就是8年。
8年间,在桃源镇的那个家里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他的三哥大学毕业回来,分配到钢厂。刚回来的那段日子,他住在这个西侧房间里。再后来,他结婚,女方的嫁妆是当时算大件的:电视、冰箱、收录机、一张大床以及一套崭新的带桌子的连体式衣柜。这个小房间就成了他们临时的小家,他们的儿子在那里出生。之后钢厂分配的房子下来了,他们搬进了市里。除了挂在床头的结婚照,他们把这全套的家电和家具都留下来了。
等到李庆国1993年回到钢城市的时候,他们也刚刚搬走。这个小房间也就成了他一个人的房间。那套家具上的柜门、冰箱门上还贴着大大的囍字。盖的被子上也印着大大的龙凤图案。
他刚回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准备要结婚了。三哥跟他开玩笑说:“你这回来就住婚房,多喜庆,很快就能喜结良缘的。”不过一晃三年过去了,他仍然打着光棍。
李庆国倒了一杯水,坐在床上。这时他发现,在连体衣柜的桌面后头有一盘磁带。他忽然想起来这是他大侄女小丹之前来看望他爷爷奶奶的时候落在这里的。
这是黎明的专辑。他之前并没有多喜欢这个歌手,但是此时此刻在即将开始一段在香港的新旅程时又让他感到十分应景。他把磁带放进那台飞利浦牌的收录机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遐想着即将开始的旅程。
磁带正播放的是黎明的《没名字的歌》。“多孤单,也习惯随时随地将寂寞承。受泪纵使不停流,不可停留,路始终都要走。”
这时他母亲敲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盘水果。她把盘子放到桌子上跟李庆国说道:“小国啊你这是遇到啥开心事了?还听上歌了。来快吃点水果……”
“没啥。”李庆国笑着回道。
“对了,你大哥张罗这周末来家里聚一下。”母亲说道。
“哦知道了。”李庆国回答道。周末阳光格外明媚。李庆国早起陪父母去家属楼边上的市场买菜。这是沿着矿山家属楼一侧道路上开设的一个狭长的菜市场足足能有百多米长。商贩们用木板支起一个个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
回到家,母亲掌勺李庆国一边帮父亲备菜一边聊天。
“镇医院正经不错的单位。新来的院长思路很活,因为咱们这个镇离丽山风景区比较近。这个院长打算把医院打造成一座大型的医疗和休闲融合的医院。这样能吸引各地的游客在那度假疗养以后这效益那得是相当好啊!最近上了不少新的检查设备上次去那里体检好家伙那设备先进!我看那个大夫拿个设备,在我肚子上面来回刮然后旁边有个检测仪还是彩色的。”父亲摘着菜说道。
“您说的是彩超吧。”李庆国应道。
“对对就那个东西。”父亲说道。
“咚咚咚”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李庆国放下手头的活儿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