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下课就飞一般的往家里跑,就连死党赵斌都惊奇这家伙的速度。
看着上面的资料,苏浩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不得不说王金明不愧是名校出身,里面的一些描述还有教授的讲解,都极其独到与有看法。简直就是给苏浩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许多知识点都是在以世界为背景,而不在局限在单独的地域中。
每一次知识的碰撞,都是世界级的碰撞,解决方法也多种多样。
其中还有当时王金明的设想。
虽然还不成熟,但却开拓了他的思维。
例如在每截舱段四周再装几个发射器,在进行降落时,采用分段点火来维持平衡。
或者发明一中飞跃器,能在月球与地球间来回运行,从而降低发射成本。
当然这些都是年轻时的妄想,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不过并非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其中的一些有用知识也被苏浩默默记了下来。
这上面的知识,看得苏浩大为过瘾,经常一看就是一晚上,早上顶着个黑眼圈去上课,好在他的成绩不错,班主任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观看的时候,苏浩的手头工作也没停下,此刻发动机的雏形已经有了,对学校申请的那些材料与燃油也都批了。
其中燃油的申请比较难,毕竟这些材料比较危险,学校一次只提供一次实验的量,下次实验还要再申请一次,同时还要标明使用方法,签免责协议等。
这些都没什么,只要能造好火箭就行。
得到材料的一瞬间,苏浩就立刻着手开始准备。
确认外形,喷口形状是采用钟罩形还是圆锥形,苏浩决定还是采用传统的圆锥形,这样燃料的动能更集中!
接着就是晶体电路的设计,这点王金明帮了很大的忙,给他整来了很多高精尖的晶体板,这些多半是以前参与科技节的同学所用剩下的或者是研发的。
虽然性能不能和真正的火箭上的集成电路相比较,但用来科研实验那是完全没问题!
而对于苏浩的要求,王金明基本也是有求必应,不过有时也是会有些好奇苏浩要这么高精尖的电子设备干嘛?
如果只是一个模型,应该只需要能展开舱门,或者运行联动一些小部件,适当的展现一些小功能应该不需要这么多的高精尖设备吧。
这样的模型之前也不是没人做过,难道苏浩的模型有什么不同?
不过如果是模型的话,就算再不同也就那样,难道还能飞天不成?
想到这些后,王金明瞬间就没了兴趣,毕竟他平时还要带班,科技节的事情现在还压着他。
根本就没时间去探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