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推行火炕

火炕还被百姓称为“寿炕”,以表达对寿王的感激之情。

岁末年初之际,大商要进行一些拜神祭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感谢神灵和祖先的保佑,并祈求能够在新的一年中,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商代,已有“万年历”,相传是一位名叫万年的人创造的太阳历。

殷商时期,新年的第一天称之为“春节”。

春节期间,有不少祭祀活动,大大小小要举行十几次。

几乎是每天都要祭奠祖先、祝祷神灵。

相比而言,春节的祭祀规模更大,朝廷上下都非常重视。

殷商时代的五种祭祀方式:一、伐鼓而祭,称为彡(肜);二、舞羽而祭,称为翌;三、献黍稷而祭,称为洅;四、献酒肉而祭,称为祭;五、联合他种祭典,与历代祖妣合并祭之,称为劦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祭祀的对象:鬼神和祖先,包括日月星辰、山岳河流、风雷雨电、天地万物,但最主要的是历代列祖列宗。

商朝人极度崇信鬼神,认为天地日月,山川湖海都有分别代表的神明。

人们做任何决定都需要神的指示,神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是非概念。

而‘神示’的范围囊括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

比如:婚丧嫁娶、建房子、乔迁、播种、战争统统都要占卜,甚至连出门都要请示鬼神。

占卜前后都需要祭祀供品来讨好神灵。

参加了十几场祭祀活动,让子受这个经历过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教育的重生者非常的不适应。

春节前的一天,子受见大祭司杗在一个龟壳上描描画画,还用火烤。

于是,便凑前询问:“大祭司,这是在弄什么呢?”

大祭司煞有介事:“吾在占卜,推测天象,看看春节期间是否有雪,是为大商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子受对天人合一的一些理念也有所了解,但对这些神职人员却从骨子里是不相信的。

“那么大祭司,你是凭什么判断阴晴雨缺、风雪雷电的呢?”子受疑问道。

大祭司说:“当然是凭借卦象,这个龟壳在火烤之后,产生的裂纹,裂纹在前、在后、在左、在右,以及裂纹数目为单、为双,都是神明指示,我们可以解读其中的含义,从而明白里面的意思。”

说的云里雾里的,好像真有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