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徐城贸易港

十万灾民一下子涌到徐城,将会给徐城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

因此,子受提前做好了安排。

煤矿、盐场、铁矿、冶炼厂、环卫局,还有运输队,新接纳了两万工人,他们的家属就地安居。

除了徐城,其他六城,子受分别分流了一万灾民,统一分派给他们维持生计的口粮,并帮助他们开垦荒地、搭建房屋,以保证他们迅速在徐城一带安居。

灾民们也非常满意,因为徐城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比起北方的贫瘠土地,这里就是乐园!

待秋收之后,这群人,你就是撵,他们也不会走的。

经过灾民事件,徐城七城的总人口达到了三十万!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同时期的西周,总人口也不过七万而已。

子受大力推进工矿发展,徐城的“黑金”、“精盐”,最远已经销往西周。

黑金、精盐换粮食,子受将交易做到了长江北岸,淮夷一带简直成了子受的粮仓!

以徐城为依托,子受以现代商业模式,创建了一个徐城贸易港。

在往后的二十几年,都是大商的经济贸易中心。

随着徐城七城人口的增多,城市管理方面又出现不少问题。

因为除了徐城,其他六城驻军只有一千,而且都是俘虏兵,不足以圆满的完成管理。

子受已经颁布取消徭役的政策,但是他想到日后的征兵方案。

像后世的龙国,人人想当兵,为了一个征兵名额,托亲告友的各种操作。

于是,子受提高参军的待遇,让百姓以当兵为荣,让百姓拿当兵为出路,让百姓自愿参军,让百姓争着参军。

子受还公布了一条政策,就是必须先参加民兵,并参加军训,才有正式参军的资格。

民兵只为维持地方秩序,不会被征调到战争中去,而且民兵只是他们的兼职,平日里还要在农田里劳作。

一时间,参加民兵、进行军训,成了徐城的一道风景,徐城的民兵队伍激增到了三万多人。

每十人,就有一名是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