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未雨绸缪

这四次小冰河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到三国西晋、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年以及明末清初。

殷商人口有七百多万,到了周朝建立只剩不到五百万。

汉恒帝永寿二年,人口是五千万。到三国末年合计剩下五百六十万。

唐朝末年人口有六千多万,到了北宋初只剩二千多万。

明末人口最多达一亿两千万,到了清朝初年时只剩五千多万,

这四个王朝都曾是当时的世界强国,殷商传国五百余年,缔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东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唐朝鼎盛之时更是万国来朝;明朝在当时东亚也是一大霸主。

不过到了王朝末年,这四个王朝除了要面对国内激烈的社会矛盾外,还要遭遇小冰河期所带来的天灾。

殷商末年,从帝乙继位开始,殷商国内就常发生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灾害。

小冰河期!

殷受必须早做准备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大困难就是缺粮!

南方的气温还比较温和,他要先下手为强,紧急筹集粮草。

殷受发动当地粮商,包括盐商及其他商贾,以优先购买粮食为主,并给予他们丰厚的报酬。

相信这个冬天,徐城可以安然度过。

只是,这个小冰河期要历经上百年,为民生计,还得想出个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土豆、红薯!

高产耐寒的农作物,如果可以引进过来,可以抵御天灾,也能让百姓吃饱饭!

还有棉花!

为了冬季御寒,殷商时期,人们多用兽皮,或者麻布里面填充兽毛、禽羽、木棉来御寒,或者在家里烧炭火取暖,这对大多数的贫困百姓来说,是奢望!

所以,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的百姓冻死。

可是,土豆远在南美洲,红薯这个时代还没有种出来呢。

棉花,南北朝时期才传入华夏,原产于印度、阿拉伯,到印度,有三千多公里……

南美洲,两万公里,必须要大型的航船才能抵达。

可是,再困难,也得去做啊!

这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