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心目中,殷受已经是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合格继承人。
但是这次被伏击,殷受却是越想越不对劲。
软禁在徐城的几个国主,挨个的提审,终于让殷受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完全是大王子做的一个局!
先是由东夷五国诚意拳拳的邀请殷受出使,然后勾结鬼方做出叛乱的假象,调走徐城大部兵马,最后在殷受出使归来的途中进行伏击。
好阴险的大哥啊!
可惜啊,子启大哥,你低估了我的实力!
殷受是重生之身,已经彻底明了这个大哥里通外国的习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国家利益在他眼中算得了什么?
朝歌,大王子府,子启把所有能看到的物件,都摔了个遍。
子函在一旁默不作声,作为子启的智囊,看到大王子的歇斯底里,看到大王子已心神大乱,他已经深感无力,他不认为大王子能够最终胜出,即位大王。
子函已经萌生了离开大王子的心意,因为他感觉,与殷受为敌,是最为不智的选择。
“子函!我布了这么大的一个局,这小子还能死里逃生?这是为什么?笨蛋!无能之辈!”
子函叹了一口气,摇摇头不说话。
“你哑巴了?为了这次伏杀他,我给鬼方的鬼侯送了价值连城的礼品,东夷芷国他们也得到我那么多好处,还许诺事成之后,徐城和峄城归他们。这次我可是倾家荡产了!”
随着殷受的成长,大王子如坐针毡,他联合众多朝臣对殷受恶意中伤,极尽构陷,罗列了殷受五大罪状,在朝堂引起了争议。
藐视神权、奴隶为军、挑起战争、拓展封地、拥兵自重,这是对殷受的指责。
对这些罪状,朝堂大多数是口诛笔伐,表示必须严加制裁。
由此可见,殷受在朝堂上的势力之单薄,支持者寥寥无几,或者是根本不敢有支持的态度。
只不过,帝乙这次却力排众议,坚定的维护这个被自己贬出都城的小儿子。
因为殷受的一句话:如果父王需要,徐城可以不留一兵一卒!
因为殷受的七座城池,形成了抵挡东夷的屏障。
而藐视神权,削弱神权对政权的影响,却正是几代商王都在努力的事情,说明殷受有大功!
那些王亲贵族,是维护神权的代表,维护神权,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大商最大的毒瘤,就是王室贵族!
比干越众而出:“大王,可派钦差巡视徐地七城,以便朝廷掌握地方政事。”
对殷受凭借十四岁的年龄,如何取得如此政绩,稳定东夷边境,开疆扩土,帝乙也是大为好奇,听比干建议,可谓正合我意!
“比干王兄,钦差派谁合适?”
比干拱手:“少卿句复,掌管大商律事,为人刚正,可担此任。”
“甚好,拟旨,令少卿句复为钦差,出使巡视徐地,考核地方政事,随从人等由外事司选派。”帝乙下旨。
大王子见有钦差下到徐城巡视,紧急安排手下到随行人员,并设宴款待少卿句复。
大王子府,酒宴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