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正儿八经走过场

并汉 做梦中 4361 字 26天前

算起来桃山书院开办以来。

称得上是蔡邕入室弟子的。

除了蔡琰、蔡睦之外,也只有董先和顾雍二人。

其余的人,一开始是由路粹、阮瑀,后来再加魏劭等人。

走的还是师兄教师弟的路线。

自己的女儿中意自己的弟子。

蔡邕也没啥不满。

况且这董先还未弱冠。

就已官居千石县令。

也不算辱没蔡氏门庭。

于是蔡邕请董先的叔父董武协助。

了解董先的心意。

毕竟蔡邕经历金商门事件。

有些话,只是当时情境所言,当不得真。

有些话,可说可听,却不可信。

比如刘宏。

所以蔡邕觉得还是要让叔叔董武去正式地确认一下。

比较放心。

若是董先也有此心意。

那也需安排三媒六聘。

正儿八经的走个过场。

事关董先终身大事。

董武身为叔叔。

自然不敢大意。

董先已经没有父母。

但还有自己这个叔叔。

还有灵丘董氏。

而自己也是灵丘董氏的家主和族长。

于公于私,自己都应出力。

董先今生,虽只弱冠。

但董先前世,却已知天命。

所以这种事也没啥好扭扭捏捏的。

这些年来,他与蔡琰鸿雁传书。

两人一直坦诚相待。

否则他也不会放心地把妹妹董赦交在蔡琰身边。

看到叔叔董武询问。

董先大大方方地承认。

这是大才女。

谁人不爱。

有趣的灵魂。

谁人不喜。

他的意思与蔡琰在信中已沟通过了。

就等加冠。

也就是法定的结婚年纪。

原本这事都很顺利。

加冠与成亲。

双喜临门。

但谁曾料到。

这丁原托付并州。

这天子驾崩。

那么多人在等着董先加冠。

可是偏偏办不成了。

于是蔡邕和董武身为双方的长辈。

干脆定下时间。

冠礼从简。

但嫁娶不能从简。

可推后一年。

来年董先二十一。

蔡琰十八。

正好合适。

接下来还有就是媒人的事,准备礼的事,等等。

这些自然不用董先和蔡琰操心。

有长辈呢!

到时他们只要做对工具人即可。

见众人当着自己的面商议自己的终身大事。

蔡琰有些不好意思。

但自己又很关心。

于是耐着性子,红着脸听完。

边上的董赦就没那么敏感了。

她开心地大叫着:

“姊姊要变嫂嫂了。”

“姊姊要变嫂嫂了。”

说实话,这蔡琰在她心中的地位,比哥哥董先还要强上几分。

董先自己倒是无所谓。

好事多磨。

这是常态。

一切顺其自然。

他目前最重要的事。

是要为接手并州做准备。

这些年,桃花山上,各地送来的孤儿越来越多。

这些孤儿,董先都效仿舅舅莫逊的做法进行培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像莫氏十二肆者,如今都是商队州部得力干将。

又忠又专。

没人可以被替代。

再加前来求学的人和门头农庄石台的自荐之人。

还有各地商团商队举荐的人才。

因此董先能用的人手也越来越多。

董先用人,桃花山就是他的人才库。

虽然已经送了两批孤儿骨干出去。

但如果扩大选择范围。

从求学的人群甄选。

这样勉强凑一凑,人还是有的。

这趟再入并州。

将接管并州。

事关重大。

为各郡选派精兵良将。

如果选派得宜。

可以事半功倍。

董先想采取的方式是,先派遣先锋部曲进驻。

然后对当地郡守属县令长出示并州刺史丁原的书信。

这叫先礼。

若是当地郡守属县令长愿意。

则先锋部曲接管武库城防。

但不干涉当地当前政务。

同时安排桃山书院学子,进入郡县各曹。

担任佐史,实地学习理政,并掌握当地情况。

如果当地郡守属县令长不同意。

则用先锋部曲控制他们。

然后向当地民众公开出示刺史丁原的委托书信。

这叫后兵。

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

只不过,原先的郡守属县令长就要下台了。

改由桃山书院的学子接任。

也因为有此要求。

所以董先需要从桃山书院选取适合的人选。

合理分配,重新编组各郡治政管理团队。

由先锋部曲就任各郡治军管理团队。

每个团队都要有好的,优秀的。

也有一般的,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

听说何进派来的成廉在与丁原畅谈之后,便在西河、太原、雁门一带募兵。

而蹇硕派来的张杨则在朔方、五原、云中募兵。

丁原心中的顷向也一目了然。

这云中虽是张杨的故乡,但和朔方、五原一样,均属边郡。

人户稀少。

而并州人口最多的就是太原、雁门、上党三郡。

除了太原、雁门人口过二十万,上党十余万。

其余编户人口仅有二万多。

当然了,外族人并不在其中。

比如南匈奴人。

让成廉在太原、雁门募兵。

而让张杨在河套地区募兵。

无疑是想让何进募兵更容易些,兵马更多些。

而宦者蹇硕无疑是鄙视链的下层。

董先既然决定接管并州。

那他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并州人进入乱局。

于是他决定让白波师郭泰控制成廉。

而张杨则由臧霸的云中营负责控制。

所谓控制,并不是要攻打消灭。

只是把守关卡。

禁止出入而已。

并州九郡,九十八城。

大多数都不是很适合耕种。

甚至没有耕种两季的条件。

可以称得上农田的只有号称塞上江南的河套,还有并州的太原盆地、平城盆地。

大约二千五百多万亩。

再扣除需要提前防沙治沙。

所以还要植树造林。

满打满算只有二千万亩可以用来安置。

若是再扣除当地豪右。

那就还要扣除四分之一左右。

但只要能安置下来。

过三年五载。

税收就自然有了。

那么就不用自己出血养着了。

就像边郡五营先锋义从一样。

可以用朝廷税赋来养。

董先接手并州,并非没有优势。

自光和四年火烧王庭后,先锋义从已经进驻其中朔方、云中、雁门三郡。

随后中平四年阻击和连后,先锋义从已经派驻每个边郡。

一个编户人口只有二万的郡,就有三千先锋义从。

你说你还能怎么样!

你还想怎么样?!

另外,除了正经的先锋义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