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这吕郎言而有信

并汉 做梦中 4275 字 26天前

时间耽搁太久,不好交代。

董先在莫巳指引下。

来到渡口。

一行七人打算乘坐物流平底船。

沿瓠子河入大野泽,转济水,到封丘,顺阴沟水,到浚仪县,转鸿沟水南下,到陈留圉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按照蔡邕的交代。

他们要先找阮瑀和路粹。

这两人都是陈留人,而且都是从小跟着蔡邕学习的入室弟子。

因蔡邕被流放,才离开雒阳返回陈留。

一路在船上待着。

时间过得很快。

十天之后,他们已经到了陈留。

有商团商队的帮助。

董先很快就出现在阮瑀和路粹的家中。

递上蔡邕的书信。

两人向家里禀告后,同意北上。

然后众人来到县南三十里的蔡氏宅院。

宅院由蔡邕从弟蔡谷看护。

在董先奉上蔡邕书信后,蔡谷也开了绿灯放行。

正当阮瑀和路粹带着莫巳的人在清点书简,其他人在旁边帮忙搬运之时。

董先无事,突然想起蔡琰交代自己的,到了圉县打开装神印的锦囊。

于是他解下腰间锦囊。

里面除了神印外,还有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纸里写着,让董先帮助自己找一下母亲为自己做的布偶。

说是当年母亲生下自己后,没多久就生病死了。

这个布偶是母亲留给自己的念想。

后来随父亲到雒阳,便留在老家。

所以借董先到老家为父亲办事的机会。

让董先帮自己把布偶找来。

这只是一件小事,跟运书简这样的大事相比,微不足道。

董先想也没想,立刻去为董琰寻找布偶了。

蔡谷让儿子蔡睦,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带董先去蔡琰住过的房间。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房间很久无人居住。

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董先翻遍竹箧,终于找到可能是蔡琰的布偶。

它正与一堆针头线脑放在一起。

董先看了看这个又脏又旧的布偶。

他突发奇想,打算为布偶洗了个澡,并为它缝制T恤、短裤。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六千件书简,一连整理十天。

别人忙着正事,董先忙着小事。

一边缝制,一边还在想着蔡琰看到后的表情。

这下把蔡谷看得莫名其妙的。

只有三岁的蔡睦,一直跟着董先,鞍前马后,乐此不彼。

众人终于整理完书简,并给蔡谷留下书单。

相当于收据,要知道这书简可不便宜。

正所谓,遗之千金,不如遗子一经。

这数千简就这么让人拉走,这要不是有蔡邕的书信为证。

蔡谷也不可能贸然同意的。

按董先安排,这批书简要由兖州商队长莫巳亲自押送北上。

交到蔡邕之手。

而阮瑀和路粹会随行押送。

而蔡谷在最后一刻,也决定跟随北上。

他还是有些担心。

自己带人亲眼看着,也比较放心。

一来可以确认书简的归处。

二来可以亲人相聚。

董先自然不会反对。

沿途都有各县综合经营场所。

自己已经体验过了。

不成问题。

安排好这件事后,典韦提起自己的老家己吾县就在隔壁。

想回去看看。

富贵不返乡,尤如锦衣夜行。

能给下属长脸的事。

董先当然没问题了。

怎么说典韦也算纳缣赎罪了。

经过几次战斗,现在也有爵位在身。

已经不是当年愤起杀人的愣头青。

再加上此行轻装快马。

一行七人,华衣神骏。

己吾县和游侠见了典韦,十分羡慕。

纷纷要求跟随。

看着典韦哀求的目光。

董先没有拒绝。

这能显示典韦的地位,又能满足典韦的虚荣心。

当然了,这也能增加典韦对董先的忠诚度。

只是他们没有马,只能步行。

好在,他们要返回鸿沟水,到项县转颍水支流细水到细阳县。

八月秋分二候。

虫子少了。

但迎接董先一行的人却多了。

东方商团长祈干、豫州商队长莫午带着人马过来迎接。

项县位处鸿沟水和颍水及细水交汇之处。

是物流集散点。

所以人手充足。

下一站便是吕范家乡。

沿细水二百里,便是细阳县。

位于细水之阳,这就是细阳县来源原因。

可能是近乡情怯。

吕范反而有些扭扭捏捏。

董先特别为他检查了一下着装。

发现因连日赶路,吕范的鞋子有了破洞。

于是他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吕范换下。

董先的身高和吕范还差了一尺,但脚长却一样。

他的鞋子自然比吕范的好。

这让吕范不敢接受。

但董先说,这只是一双鞋子而已。

在自己心中,吕范才是能陪自己走南闯北,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可以一同经历成败的人生之鞋。

这话说得吕范不好意思。

你用什么比不好,偏偏用臭鞋比。

但也看出自己在董先心中的地位。

关键词是,走南闯北、保护、经历成败、人生。

随着吕范加入董先的日子越长。

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奢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其它的东西。

对他的吸引更大。

随后董先又让祈干和莫午带人前去细阳城内的刘氏家里提亲。

聘礼便是,让刘氏入股。

当年卖马后,每县和董氏商贾合股的人,可以共同刮分四百五十万钱。

还有近来来的合股物流队。

一石一里一钱。

光每年从各地北上的物资就有数百万石。

虽说每人只负责自己家乡的这一段。

但少的也有数十里,多的数百里。

这些年来,与董氏物流合股的钱也数得手软。

不仅如此。

在兖、豫、荆、扬四州四十钱一石的粮。

人家董氏一买就是二、三百万石。

眼睛都不带眨的。

都是提现拿粮。

现场结清。

这一个个消息,早已人尽皆知。

所以刘氏一直也想和董氏扯上关系。

可是苦无门路。

这下好了。

人家东方商团长和豫州商队长亲自上门提亲。

并以合股为聘。

董氏商贾来提亲,自然是为董家子啦。

这刘氏点头如捣蒜。

嫁给谁不是嫁,那吕家子出去两年了。

音讯全无。

还等他干啥。

当然不能错过多金的董家子。

墙外偷听的刘氏女,不由又急又恼。

也怪祈干和莫午没一下说清楚。

这才让刘氏误会。

当董先陪吕范上门。

这误会才算解释清楚。

刘氏女又羞又喜。

这吕郎果然言而有信。

不负自己芳心暗许。

而吕范更是被刘氏家主奉为座上宾。

成为刘家最尊贵的女婿。

吕范知道这一切都是背靠董氏。

心中感激。

董先开启冰鉴之眼。

这吕范已是亮红色,可以独任一方。

随着繁琐的婚礼,董先作为男方一员,有如机器一般,见证吕范新婚成家。

时间也来到九月寒露。

董先放吕范婚假,处理家中事宜。

自己则率益、枝、成、武和典韦迎着大雁南飞,北上快马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