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也陷入了些许的混乱,都想往前挤挤要瞻仰真迹。
虽然有投屏,但是这么惊为天人的现场,怎么可能只看投屏呢!
虽然他们都是商人圈顶级的那批人,但是现在依然出现了拥挤的现象。
韩青不得已只能不断地维持秩序。
但是收效甚微。
苏衍丝毫没有关注外界的骚乱。
此刻写兰亭序,他仿佛与书圣合二为一,全身心投入了进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位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原田弘树紧紧的盯着这篇帖子,内心已然惊涛骇浪!
这篇书法除了“行”之外,更有“神韵”。
形神兼具何其难也!
而苏衍笔下的这篇帖子,每个字都被赋予了神韵,每一字都被苏衍创造出了一个生命的形象!
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
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一个字,就是一个人。
这绝对的形神兼具的巅峰之作!
同样,技巧和构思上也令人叹为观止!
同字异形在《兰亭序》中是其构字多样化之一绝。文中二十“之”字、七个“不”字、五个“怀”字、三个“盛”字等等多样造型,无一雷同!
苏衍下笔如飞,一气呵成。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完之后,苏衍抖了抖手腕,终于从那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中缓了过来。
他抖了抖手腕。
看着眼前的《兰亭序》,苏衍也认真欣赏了一番。
后世书法大家黄庭坚也曾评价过:“《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足以看出,这是绝不是一篇完美的艺术品,而是一篇有血有肉的书法,是一幅“群贤毕至”的完美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