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乡村企业

进入十月份,中秋佳节,有的人开始走亲戚串门子。

但是有两个村子的群众可是没有时间去走亲戚,他们忙活着生产挣钱呢。

一个是朱汪村,在支部书记李得来的领导下,在村子烂石堆上建起来二十多亩地的厂房,最初从一套二手设备,现在经过半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四套生产设备,由于冯老师傅等两个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的pvc人造革不仅供给远达集团使用,而且还在福山批发市场是畅销,现在全厂24小时生产,放下锄头的农民现在两班倒的在厂子里打工。

孙宗远了解到,这个皮革厂每天都做出3万多元的人造革,平均每个工人月工资70多块钱,除了给两个老师傅分红之外,村子除了新购置设备之外,集体也有了近10万元的收入。

村里有个皮匠叫做李瘸子,看到自己村子就有人造革,就花了钱买了些不合格的产品,精心把破损、花色有差别的部分剪掉,然后用修鞋用的手摇缝纫机,制作了三十多个手提包,由于做工可以、价格便宜,没想到放到大集上一天就卖出去了。

他和小儿子李长生住在一起,李长生就仔细算了一下成本,又和老爹李瘸子盘算了两三天,自己东凑西借的准备了3000元钱,去省城买了一台皮革专用缝纫机和一些专用设备,在自家院子里又盖了三间西配房,搞了个皮革加工作坊。

最初是李瘸子负责下料,儿媳妇张春花负责缝纫机缝制,李长生负责供销,三天生产了第一批货100个皮包,拿到福山批发市场,没想到让一个老板一下子给包圆买去了,一个提包净挣1.3元,并且还要求五天之内再给送500个,方便一起发货。

李长征回家和老爹李瘸子及媳妇一起商量,决定把在家闲着的大嫂和外村里的妹妹妹夫都拉过来干活。

李长生的大哥有技术,在镇上的压缩机厂上班,一个月工资120多。

李长生把嫂子、妹妹、妹夫和老爹合理分工之后,三天制作了600多个皮包,送到批发市场又挣回来800块钱。

三家人一合计,决定建一个大点的厂子,一家卖掉生猪凑钱出了3000块钱,把老大家里一亩多地的养猪场推平,不到十天时间建起来个厂棚,李长生又去省城买了五套生产设备,又在村子里找了几个勤快省事的妇女,李长生做了厂长兼销售,老爹负责技术指导,大哥负责设备维护和原材料,妹妹负责财务记账,妹夫负责生产,一天生产皮包1000个皮包,去掉聘请的工人工资,纯利润是1200元钱。

福山批发市场的老板从外地拿过来几个皮包新样品,让李长生仿着做,李长生也很有头脑,去省城的时候,去了最大的商店买回来十几个新颖的皮包,试着每个样式做几个放批发城试销。

三个月过去,长生皮包厂就有了五亩地的厂房,三十五个一线工人,每天能够制作1500多个,利润近200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