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准备生产

“管理人员除了调走之外,服从分配的都已经量才使用,不服从管理的在家待岗每月给予30元生活费,现在辞退还是很麻烦的事情!”

孙宗远点点头,集团干部安排的很周到了,现在破产国营企业工人不闹事就是好同志。

“对于原材料供应不知道什么情况了?”

“我们前期把需要的材料都已经预签了合同,只要是打过去资金可以保证按时发货,就是不清楚我们年产量定多少?”

钱伟峰看着孙宗远问。

“据我所知1986年,全国一共生产了2000万台电冰箱,我估计今年生产不会低于400万台,明年不会低于700万台,不可能全国的电冰箱全部使用我们的产品,五分之一可以吧,那我们就按照年生产能力100万台、实际生产80万台,大家感觉怎么样?”

“按市场要求来说100万台的生产能力是可以的,不过我们也就1000个工人,虽然有数控机床加工和国内先进设备,怕是生产不出来啊?”

王存才也是老技术出身的,对于生产量还是很有经验的。

“最初我们订单不会一下子到100万台,三年之后能够达到也不错了,市场开拓也是一个比较长过程,产品寿命也需要在工作中验证,口碑也才可以创出来,所以我们先联系全国将近400家冰箱厂,尽量获得最多的客户。”

“我们还得根据客户要求,生产不同类型的压缩机,所以我们现在就细分种类,搞好研发!”

“我们定价怎么确定呢?”钱伟峰问道。

“我们的产品不仅质量要好,价格还要比同类低10%以上,另外压缩机成本一般占冰箱总成本的25%左右,我们尽量做到20%吧,得深挖内潜,这样我们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大家点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意见。

“另外,再鲁省大学测试不要停下来,我们继续出测试费用,直到不能用为止,看看我们的产品到底质量有多么好?正式生产出来产品的每年也要抽样破坏性的测试,以后我们也要建立质量检验部门自己做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