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了解了原因,徐景又给每人发了200的开工红包。嘱咐大家好好干,他不会亏待她们的。可是招工广告都贴出去一天了,应聘者也只有2个人,还都不符合要求。
徐景又问李婕妤为什么会这样,李婕妤说可能是条件太差了点,所以没什么人来应聘。
徐景皱起眉头,他明白李婕妤的担忧并非无理。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招聘策略,尤其是关于待遇和条件的部分。他原本的想法是扩大招聘规模,招聘人数变成了16至18人,月薪保持在800元不变,但将提成从20%降低到15%。
这个决策背后的考虑是为了将来在东江开设分店时,能够将这些新员工调派过去。考虑到异地上班的成本,他打算在那个时候提高他们的待遇,而现在降低提成,则是为了控制初期的经营成本。
徐景觉得这个条件在东江可能算一般般,但在江州已经是顶好的条件。既然觉得李婕妤的想法不对,先要弄明白,为啥没什么人应聘?徐景对于应聘人数稀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季节性因素:他注意到当前的时间点不对,年内找工作换工作的少,有意向的人更少。
2,招聘时机:当前并非毕业季,没有大量的毕业生前来应聘。
3,品牌知名度:有衣佳毕竟才刚开不久,还是个小店,更别谈知名度了,这可能导致许多求职者对其持观望态度。在求职者的眼中,知名度较低的公司可能意味着缺乏稳定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或福利待遇。
4,提成制度:虽然徐景认为800元的月薪加上15%的提成是一个不错的条件,但在一些求职者眼中,这可能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特别是在销售行业,提成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
毕竟不同的店铺规模和经营模式,决定了提成比例的差异。一般的服装小店是家庭经营模式,销售人员不是家人就是亲戚,往往给予销售人员非常高的提成比例,有的甚至可以和老板平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