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超跌度的把握,大盘的角度,连续下跌一段后,再出现大阴线,指数远离5日线;板块的角度,超跌的板块在连续下跌一段后,再次出现集体性的大幅杀跌,当两者结合的时候,便是超跌的出击时刻。
2.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做热点为主。有恐慌效应的情况下,做超跌为主。
3.根据市场的赚钱效应和恐慌效应来判断大势。
4.超跌的品种稳住了,强势的个股机会就大些,超跌的品种继续创新低,强势的个股补跌在即。
我是做短线的,所指的赚钱效应,以短为主,大致展开如下:
1、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短线选手,很多人其实对市场理解的不够,但是他们在阶段也会赚钱,这种赚钱会阶段增加自信,进而快速地投入到下一个品种上,当这种行为产生群体效应时,这种背景下热点就容易有持续性。
2、相反的,如果短线追涨的那些,接二连三的失手,导致资金大幅回落,他们就会进入反思,从而减少操作,当这种行为产生群体效应时,一些强势股没有后继者,就容易形成补跌。
3、这两种心理变化过程,不断循环往复,踏准了节奏,就能分辨出机会的大小,进而决定进出的仓位。
知易行难,我有个朋友也做短线,追龙头为主,刚开始大家都是几十万,行情好的时候,他主动和我比收益率,经常超过我,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听不到他的声音,现在他还是几十万。
所谓的龙头理论实际并不科学,虽然很多做短线对此笃信不疑,这也是导致长期迷茫和不能稳定获利的本源。
在本人看来没有永远的龙头,虽然买龙头是一种方法,但是想办法卖出龙头才是更高的境界。
有时买龙头不是因为胆子大,而是根据板块整体动能,龙头有相应溢价,而股价尚未反应溢价时介入;有时买跟风,不是因为胆子小,是因为龙头赚钱效应十足,而部分跟风品种尚处低位,有随时受龙头激发而具备向上潜力(职业炒手正是此路好手)。
我有个关于主流,支流,次主流之类的划分,这个应该归于大局观的范畴。
关于热点,有长期的主流,也有短期的支流,长期的主流能持续,可以反复做,短期的支流,爆发力强,都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