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莫斯科

“话也不能这么说,老哥。”另一位老兵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他们之中,或许真的只有一两个人心存恶念,想要独吞财富。但其他人,可能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奋起反击,最终却落得了同样的下场。这世道,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是啊,一切皆是命数。”又一位老兵接过话茬,眼神中满是对生命的感慨,“路,都是自己选的。他们若是能听从东家的教诲,安分守己,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但话说回来,东家已经仁至义尽,即便他们走了,也承诺了会给他们的家人十五万,至少能让他们的家人有个依靠,也算是对得起他们了。”

半小时的沉寂后,郭靖再次稳稳地坐进了GAZ-3937的驾驶舱,引擎轰鸣,标志着他们向莫斯科的征途再次启程。李海涛则率领着一支精干小队,迅速而细致地清理着现场,确保不留下任何可能暴露行踪的痕迹,只留下一地静默的军火,仿佛在诉说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随着郭靖一行人的远去,这片土地很快迎来了新的访客——一队装备精良、全副武装的俄罗斯士兵乘坐着重型运输车,轰鸣着驶向这片区域。他们正是莫桑伊万家族通过其深厚影响力,从军方调派的精锐力量,前来接收这批至关重要的军火。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郭靖和他的队伍几乎是在车轮上度过的。队伍中司机轮换不息,确保了车辆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除了必要的休息与补给,他们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了赶路之上,这份坚韧与毅力,成为了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的重要支撑。

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下,第十天的黄昏时分,他们抵达了莫斯科——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梦想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的轮廓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清晰,高楼大厦与古老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郭靖和他的队伍站在城市的边缘,望着这片繁华与喧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一九九零年的莫斯科,虽仍保留着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辉煌残影,却已悄然显露出衰败的前兆。这座城市,曾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地,如今却难掩其经济重压下的疲惫与挣扎。郭靖站在城门口,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这一幕:入城的人群稀疏而缓慢,而出城的人潮却涌动不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时代变迁下,社会底层人民无奈逃离的缩影。

他深知,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物价如脱缰野马般飞涨的残酷现实。随着苏美冷战的尾声逼近,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业虽曾辉煌一时,攀登至巅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经济体系的严重失衡。那些曾支撑起国家脊梁的庞大机器,在缺乏足够经济动力的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光芒。

小主,

更为严峻的是,国内经济的不稳定与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苏联一步步推向了解体的深渊。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曾经的繁荣与稳定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在这样的背景下,底层人民只能选择离开,去寻找或许并不确定的未来,以期逃离这日益沉重的困境。

郭靖的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也有对普通民众遭遇的同情。他明白,每一个逃离的身影背后,都承载着太多的辛酸与无奈。而这座城市,以及整个苏联的命运,也将在这一波又一波的离去中,悄然发生着不可逆转的改变。

在抵达莫斯科这座古老而复杂的都市之初,郭靖便展现出了他前瞻性的布局与巧妙的资源调配能力。他深知在这样一个国际风云变幻的时期,一个稳固的据点对于他们的行动至关重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拨通了莫桑伊万的电话,利用双方之间建立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巧妙地以一车酒水作为交换,轻松获得了莫斯科郊外一处宏伟庄园的使用权。

这处庄园,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远离喧嚣的城市中心,便于隐蔽与撤离,更拥有广阔的面积和完善的设施,为郭靖一行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物资存放与休整之地。他们迅速行动,将两辆满载枪支弹药与装备的运兵车,以及那辆标志性的GAZ-3937运兵车,安全地转移至庄园内,进行妥善安置。

完成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后,郭靖仅率领着郝雷、黄鹤等几位核心成员,轻装上阵,踏上了前往莫斯科,去营救林伟业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