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林岩认为,如此之高的定价,很可能会引发娱乐公司的抵制。
而小公司一般更加激进,更愿意赌,这是所处环境倒逼的结果,它们不激进,很难出头。
重点是林岩把冠亚季军的签约竞争权,限定在了前五名购买名额的公司间。
选秀节目最有价值的三位选手,被扔在了一个池子里,这就是最有诱惑力的诱饵。
林岩可不相信那些做梦都想出头的小公司,能扛住诱惑。
即使明知希望渺茫,也一定有人会尝试一下。
再说了,就算签不下来,还可以签约前三名以外的选手,并不会有什么吃亏的地方。
除非压根就不打算签选手!
若是真没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林岩也无所谓。
等到节目播出,选手的人气上来后,这些娱乐公司不可能坐的住,最终还是会妥协。
横竖都不亏。
给前五名购买名额的公司特权,只是为了短时间内,充实节目的制作资金。
这样做,是为了更大的目标。
米国这边的综艺节目,有一种比较冒险的广告招标方式。
先试播一集节目,再进行广告招标。
众所周知,一档综艺节目的第一季,往往收视率最高,但广告收益,往往垫底。
这是因为第一季节目的不确定性太大,广告主的砸钱意愿比较低。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米国的电视台,开创性的发明了试播制度。
先播出一到两集,收视率出来后,再进行广告招标。
收视率好,就直接螺旋升天,赚的盆满钵满。
收视率没达到预期,甚至可能直接把节目砍了,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风险太高了。
迪恩原本不打算对《米国好声音》这样搞,因为《米国好声音》的投资太大,如果收视率没达到预期,后果实在无法承受。
不进行试播,直接广告招标,虽然钱赚少了,但能提前回款,也是一件好事,风险也转移出去了。
以《米国好声音》目前的关注度,广告价格也低不到哪去。
林岩直接否决了迪恩的想法,能赚多,为啥要赚少?
况且,通过出售选手的签约竞争权,获得的资金,也可以覆盖节目的制作成本。
前提是能从娱乐公司口袋里掏出钱,这才有了迪恩今天的一系列操作。
小主,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切都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迪恩为了保证能出一个愣头青,邀请了五十多家小型娱乐公司的老板,参与今天的名额拍卖。
他甚至还想过安排一个托,只是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他摁灭。
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对他和ABB电视台的形象,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电视台和娱乐公司是共生关系,惹怒了娱乐公司,断绝合作,ABB电视台也得元气大伤,被人捡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