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历史的作用

最后产生使其和学习挂钩,产生厌学心理。

梅雪:“在这里,卫鞅不愿偏向于魏国也是可以理解的,卫鞅原是卫国人,这里的卫是卫生的卫,同音不同字。后来他几经辗转来到了魏国,便给自己改名为卫鞅,意为自己是来自卫国的鞅,其实他的本名应该叫做公孙鞅才对。”

“至于你说的商鞅,那是在后来他在秦国立了大功之后,秦公将一块叫做商的土地封给了他之后,以感谢他的功劳,也是因为这块土地他才被人称作商鞅的。你不理解很正常,过去的古人对他人的称呼和姓氏还没有现在这样的看法,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身份地位直接表明的称谓。”

“就像之前魏军出现的公子卬一样,他也不姓公子,那也是对他作为国君弟弟身份的称谓,他的本名应该叫魏卬。”

疑问得到了解答,但是这次只有这一个孩子得到了解答,这就是来自父母最直接的教育。

至于其他人如果想要知道的话,就只能通过自己的查阅去了解了。

剧情还在继续。

魏国以魏武卒名扬天下,可是在此战中却和对方打了个平分秋色,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也许有人明白,但是却碍于种种,不便明说。

此时的军帐内,魏国的公子卬手握虎符前来支援,同时屏幕上也显示了他的身份,魏,公子卬,国君魏王之弟。

自从他一进军帐,便是趾高气昂的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可见其性格是如何的张扬自负。

看着在座的将士和丞相公叔痤,公子卬的态度十分嚣张,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既视感,进帐之后就是一通嘴炮,嘴上功夫十分了得,到最后直接一个总结性发言。

公子卬:“此战局,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大魏胜,秦国灭。若无此等雄心,趁早摘盔卸甲吧。”

至此,丞相公叔痤一方,公子卬一方,双方开始正大光明的吵了起来,大有想要动手的趋势。

而想要动手的又岂止是电视里的双方,屏幕外的观众也是十分火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