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郑州三磨所担任工程师的枳城人冯金章,带着技术回乡创业,创办了全县第一家金刚石加工企业。这家工厂培养了枳城第一批熟稔金刚石合成技术与配方的骨干,工厂改制后,部分技术骨干开始出来单干,由此裂变出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
这其中,就包括邵大勇和吴拓普,不过当时,这些散落县城各地的金刚石微粉厂均是家庭生产作坊,技术含量也并不高。
22日上午,杨林乘坐火车回到了郑州,下了火车,杨林又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三磨所。
在三磨所,杨林了解到,一台六面顶压机的价格就高达百万元人民币,不是一般的人能买的起的,这也难怪现阶段整个金刚石产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没有大的资本进入。
杨林决定暂时不进入这个行业,以他现在手上的资金,也买不了多少台顶压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家庭作坊,与其他的金刚石微粉企业拉不开足够的差距。
他才不会傻到在现阶段就把所有资金都投入这个行业呢,毕竟这个行业整体规模太小,充其量一年才几千亿的规模,与半导体、手机、汽车等行业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小弟弟,更别说房地产这个毫无技术含量的行业了。
等以后钱多到没地花的时候再杀进来也不迟,毕竟国内要培育出第一颗首饰级钻石还有十多年的路要走,不急于一时。
杨林在三磨所里详细了解了顶压机的工作原理之后,觉得原理并不复杂,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既然这个顶压机卖到这么贵,那自己何不直接搞个工厂生产顶压机?
不过同样的,这个初期投入更大,不是现在的他能玩的,过几年再说吧。
在三磨所里转了大概一个小时,留下了负责接待的人的联系方式后,杨林走出了三磨所,回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高档酒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