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佑翌日行刑。
行刑当日,他还在叫嚣着赵骏是当今权臣,是奸逆之辈,请官家开眼之类的话。
但可惜的是官家听不到他的声音了,很快就被砍掉了脑袋。
郭承佑死不足惜。
大宋官员其实也不能算人渣遍地。
至少北宋前中期的官员还是要点脸面,不会做得太过分。
再加上朝廷的高薪养廉政策,所以史书里的宋仁宗时期,有名有姓的贪官污吏不多。
更多的是像仁宗天团那样,一个个名留青史,成为历史上文臣的一段佳话。
但能够在史书里留下姓名的贪官污吏,基本上都是很过分的那种。
郭承佑光史书里的罪名就一连串,现在根据赵骏的实际查证,这都算是谏官和御史没有把证据查全了。
毕竟谏官和御史没有赵骏那么大权力,他们也只能根据民间反应来弹劾,不像赵骏,直接抄了郭承佑的家,在郭承佑家里找罪证。
因此相比于被此人祸害过的百姓,砍头都算是便宜这厮。
不过他的死在亳州还是掀起了很大的风波,在地上方也掀起了很大的风波。
毕竟一地知州,就这样掉了脑袋,在以往大宋,真算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郭承佑还是有背景的人,谁都知道他祖上是开国将领,妻子又是赵家郡主,同时还是皇帝东宫官。
结果就是这样背景通天的人,都死在了赵骏手里,这位知院权势到底多大?
以至于亳州上下官员都战战兢兢,纷纷拿起了行动效率。
原本那些即便不贪不占,却也是碌碌无为,人浮于事的官僚,一个个都好像勤政起来,上山下乡,四处慰问百姓。
弄得亳州似乎一下子海晏河清,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
只是赵骏知道这样的情况估计等他离开亳州不久就会旧态复萌,要想保持现状,还是需要朝廷派一个能干的亳州知州过来。
所以他又上书朝廷,让朝廷那边好好选人,别整那些乱七八糟的过来祸害百姓,这种人有多少他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