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说句心里话,你和如夕并不适合

“你了解如夕吗?”王天佑反问。

何曼婷无言以对,直到将王天佑送到平安插线板厂、王天佑下车之前,何曼婷突然向王天佑伸出手:“朋友,同样祝你好运。”

“谢谢您啊。”

“不客气。”

... ...

两天之后。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王天佑终于带着包括小胖和黎晓慧在内的四名同事来到了鹏城。

作为对外开放、和香江隔江相望的重要窗口,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鹏城已经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向世界展示经济活力和发展奇迹的名片。

走出火车站,回头看着乌泱乌泱背着行囊、从全国各地赶来寻求机会的人群,王天佑忍不住哼唱起了那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很快地,王天佑就见到了来接他们的老江——江广福。

老江原是中南省建宁市人,七年前来鹏城打工,先是在一家宝岛商人开的电子组装加工厂做流水工,后来一步步往上爬做到了车间主管。

四年前组装厂升级生产线,老江就跟自己的表哥借了几十万,买下了原工厂淘汰的生产线,自己进行创业。

跟鹏城大多数创业者们一样,创业的前两年,老江可谓是历经劫难,几度濒临破产。

转机出现在三年前,因为海外订单暴增,原来的老板为了按时完成交付,便将部分订单分给了老江。

在那之后,随着订单持续增加,老江的加工厂也成为了宝岛老板的固定合作伙伴。

也就是借着这股东风,老江的加工厂不仅渡过了危机,还完成生产线的改造和升级,分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

不过,这在鹏城看过太多人起高楼到楼塌了的老江,很清楚靠别人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这两年在争取独立拿下更多订单的同时,老江还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插线板插排的组装便是其中之一。

王天佑是通过一位鹏城的分销商结识到了老江。

前不久,在得知平安插线板厂在有意寻找一些省外的代工厂后,老江便主动联系上了王天佑。

坐在车里,听着老江讲着创业的故事,再看着到处都在建设的高楼大厦,以及沿路上匆忙的行人和车辆。

王天佑心里既激动又有些担心。

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无数个像老江这样的人,用努力和胆识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未来自己真正的对手们应该是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而非那被时代浪潮推着缓缓往前走的宁市。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也同样也只留给做好准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