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碳烯联盟”

【乾坤梦】 流音河 1119 字 22天前

孔民的团队起名为“碳烯联盟”,由指导老师林宇风(男,博士,院士),成员有苏璃(女,硕士二年级)、苏墨白(男,博士二年级)、李羽寒(男,副教授/博士)、孔民(男,硕士一年级)组成。

这里除了苏璃是研二,其他对于孔民来说都是前辈大佬。要不是有林院士坐镇,有石墨烯稳定工业生产的流程和技术主要研究员身份加持,这些人是不可能屈尊来给孔民当配角的。

在孔民的团队成立以前,苏璃跟随李羽寒一起主攻研究常温超导材料,苏墨白是研究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从这一点来讲,孔民的本科论文让苏墨白的博士研究项目作废了,他要选择新的研究项目,作为博士研究毕业论文。

他们了解到国家的产业规划,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需要大量的高容量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为此,他们申报了“未来之光”项目,他们准备将石墨烯应用于能源存储,开发出超高容量、快速充电的石墨烯电池。

作为一个初入新材料领域的新人,尽管拥有独特的见解,但要想让这些想法得以实践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并非易事。在这科学世界里,每一次尝试都需要扎实的数据支持,否则一切努力都会毫无意义。

好在“碳烯联盟”的每一个成员,内心里都是立志为科学献身的工作狂,对他们来说,科学研究就是最好的休息。他们说干就干,从定下目标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全员行动了起来。

于是,孔民开始与团队成员共同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他们开始尝试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寻找突破点。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数据异常就能成为他们前进的线索;而有时候,一次失败的实验也能让他们反思和改进方案。

就这样,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学习,逐渐积累经验。

但他们的进展并不顺利,可以说是相当缓慢。孔民在一次团队讨论会上激动地说:“我们都知道石墨烯的特性,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将其层层堆叠,并控制角度,或许能创造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