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民想了一下,问:“你是大龙呢,还是雪橇车?”
“我是雪橇1号,是您孔院士的专车,您平时都叫我1号的。我们的整条旋转隧道装有量子宽带,我有权限从主机读取数据。当然我也可以让大龙为您讲解。”
“好的1号。我想了解为什么到这么深的地下搞科研?有什么用?会不会被骂,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孔民想了一下,还是问出了这个他自己都觉得有点愚蠢的问题。
“这是个好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有历史传承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大的传承是'质疑的精神‘。”
您的这个问题就类似于100多年前的古人,那时候有不少人就说我华夏的空间站没有用,月球基地没有用,浪费纳税人的钱。
先不说他到底交了多少税,我们就问他,你没有试过,是怎么知道没用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缺少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恰是人类探索未知,谋求发展的源动力。
本来质疑的精神是好奇心的一种,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一大力量,但这个质疑的方向错误。
人类应该对于人类对未知的认识产生质疑,而不应该对未知本身产生质疑,因为原有的认识可能是错的,而对于探索未知本身不应该被质疑,因为这种质疑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非常的大,其实,从古至今,我们生活中的好些农作物,就是经过太空旅行,基因突变后,再经过特性培养,筛选出优质的品种,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我们把实验室建在地底下100公里处,也是想尝试不同环境的科研结果,同时也想探寻一条地质勘探的新技术。
事实上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地心深井挖掘的不断尝试,使我们的相关技术有了突飞猛进,间接地使我们的地质勘探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对于地质运动也有了更好的研究,我们的地震预报提前到了24小时,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因此而有了更好的保障。
在修建这个实验室前,谁知道会带来这么多的间接研究?
即使我们的反物质研究没有因为我们建在地底的实验室而取得长足的进展,就刚才所说的成就也远远大于我们对此的投入。
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贫富差距的存在,知识结构的差距,人类的这种意识也将依然存在下去。
“好了,孔院士,前方500米开始减速,1分钟后,透明罩将打开,2分钟后雪橇车将停靠在地心实验室的隧道站,请注意安全,谢谢。”
说完,语音播报就开始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