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恪和孙峻来说,支持北伐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因此他们在接到命令后便全力奔走,着手准备北伐事宜。
】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一切看似妥当之际,】 【孙权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此时七十余岁的他体力不支,病势愈发严重。
】 【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寒,可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孙权已到了食不甘味的地步。
】
东吴境内人心动荡,惶恐不安。
诸葛恪和孙峻两人时刻不离地守在孙权身旁,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尽管他们努力守护,孙权的寿命仍然到了尽头。
临终之际,他下诏任命诸葛恪与孙峻为辅政大臣,并命自己的九岁儿子孙亮继承皇位成为新主。
此时的孙权实际上已经接近半失智的状态。
宫廷中有不少人称颂孙亮聪明伶俐,但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回想魏国新帝曹芳当初也得到相似赞誉,但时至今日,在位十余载仍无法掌握实权。
朝臣把持大权令曹芳难以施政,相比之下,将如此巨大的责任压在一个九岁的孩子身上,显然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但在孙权的眼中,此刻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 ** 选了。
之前被视为最有资格的太子孙登早已不在人世,接下来几位子嗣之中最被看好是三位子孙和以及四位子孙霸,然而这两者或明或暗皆丧命于孙权手中。
除了年幼无知、看似平庸的孙亮外,只剩下相对成熟的儿子孙休。
不过,为了避开父亲可能的忌惮,孙休早早就刻意低调行事以避锋芒。
他在孙权和廷臣眼中成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废人皇子形象,故无人愿意信任这样的“废物继承者”
来承担江东的未来重任。
因此最后只能选择年轻的孙亮。
孙权去世之后,诸葛恪与孙峻经过商议确定了向北扩张的战略。
最终由诸葛恪担任领军统帅执行此次军事行动。
但诸葛恪得知合肥是由名将毋丘俭镇守的信息后,决定临时调整目标改攻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