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歼十一战斗机的眼睛,它要搭载的是一台先进的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这个就比目前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更为先进。
这是中国的战斗机,第一个使用相控阵雷达的,尽管只是无源相控阵,但也是比脉冲多普勒雷达更好,将来肯定还要使用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当然那是下一步的改进了。
基础版使用无源相控阵雷达就已经是很先进了,虽然说机载无源相控阵雷达在七十年代就研制出来了,苏联米格二十五和米格三十一战斗机都装备这种雷达,比如米格二十五战斗机使用的龙卷风A无源相控阵雷达,对空中三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达到一百二十五公里。
而米国的B1B战略轰炸机也使用了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八十年代初米国的西屋公司,就提出了设计方案,后来研制出AN/APQ-164无源相控阵雷达。
这种雷达采用很多成熟部件和技术,研制成本节约了很多,为了扩大扫描范围,也设计了旋转的基座,它具备十一种工作模式,特别是地形测绘模式非常不错。
当然现在六零七所研制的无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那是在李曙光的技术支持下研制的,所以性能要更为先进了。
它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可靠性也更高,即使是是有百分之十的阵面失效,也能正常工作。
而且它同样是具备空对面、空对空、空对海三种模式,具备地形测绘功能的。
空对空模式中,能够发现一百五十公里以外的战斗机类目标,两百五十公里以外的轰炸机目标。
所以这个性能确实是很强大,现在雷达的研制工作已经完成了,马上就要装上专用的飞机进行测试。
现在的六零七所,也借助着这些军用的型号雷达研制,发展得很好了,甚至在民用电子产品方面也做得很好,军民融合发展。
机载火控雷达能够发展起来,其实都是李曙光的功劳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六零七所的设计师们。
要知道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国的机载雷达技术从零开始起步,六十年代歼八战斗机立项,当时军方要求研制配套的机载雷达,能够探测到三万米高空以三马赫速度飞行的轰炸机,并且要达到一百公里的探测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