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400多只鹿的数量并不算多,但鹿体型娇小,可供食用的肉量有限,本身也不是熊部落获取肉食的主要途径,只不过作为调节和补充——毕竟熊部落养殖的家禽家畜数量也不少。部落养殖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祭祀时宰杀,偶尔也会利用它们的皮毛——鹿皮制成的衣物,相较于其他兽皮,质地更为柔软舒适,还有就是熊姜那边对鹿血比较感兴趣。
当然,熊洪也大概了解鹿身体其他部位的作用,比如鹿肉、鹿骨、鹿皮都有滋补的作用,而鹿茸更是传统中药中滋补的代表。
“至于牛、驴子和马匹,它们对部落的帮助巨大,帮我们省下来很多人力,”熊巫接过话题继续说道,“据熊槐他们传回的消息,从今年春季开始直至初雪降临,我们部落共有30多匹马、65头驴子和44头牛出生。加上族长您从白河部落带回的牲口,我们部落的牲畜数量可以说规模很大了。”
“牛和驴子的数量应该已经过千了吧?”熊洪面带微笑地询问,就像是在考试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再次确认一下,“毕竟我们已经捕获了这么多,再加上新生的小崽子们,数量应该足够了。”
“的确如此,除了马匹之外,牛和驴子的数量都超过了千头。”熊巫点头回应,“不过,真正能用的还不到三成,但熊槐他们一直在努力驯化。”
与后世经过数千年驯养、繁殖的牲畜不同,熊部落目前捕获的牛马野性难驯,尤其是雄性牲畜更难以驯服。然而,熊部落自有其驯化之法,除了用食物引诱一些性格相对温顺、能够配合耕地、运输的成年牲口外,最主要的还是从幼崽时期开始驯化。这个过程很是漫长,而且见效也比较慢,甚至要经过两三代牲口的持续驯化,不过对于现在部落简单的利用来说,如今的驯化速度也勉强够用,按照这样的驯化速度,在不久的将来,部落就能拥有更稳定的家畜来源。
“进展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很多都是成年的牲口,”熊洪满意地表示,“今年年初我们只有100多头耕牛,按照这个速度,等到冬季过去,明年开春时,我们能有300到400头耕牛参与农田的开垦。”
熊洪对这个速度还是感到很惊喜的,因为如果采用一牛一犁的耕种方式,明年春天将有400个铁犁参与犁地,按照每个犁每天犁地3亩计算,一天就能犁地1000多亩。
驴子的用途比牛更为广泛,而且也是熊部落最早驯化的大型畜力,虽然它负重比不上牛马,不过胜在灵活,特别是在矿山中运送矿石,在崎岖的山路上,它的灵活性远超牛,而且在短途的物资运输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
经过两天的会议,从人口、种植、建设、牲畜养殖等方面入手,熊洪终于弄清楚了部落近期发生的变化。
尽管手上的任务繁多,看似纷繁复杂,但有了众多族人的协助,只要将工作安排给具体的负责人,熊洪就不必亲自操心执行细节,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整个冬天需要完成的主要有几项工作:
首先是人员管理。无论是凌河附近的部落还是白河流域的新族人,他们对熊部落的认同感都很高,但之前缺乏规范性的部落规定,让他们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
其次是规划明年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借鉴后世的种植经验,部落最好有一种主粮、一种辅粮以及一些蔬菜、肉食。根据今年的种植成果,粟米无疑是需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主粮,而今年收集到的几百斤黍种子,明年也要种植下去,方便后续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而油菜、黄豆、豌豆等“经济”作物,无论是作为蔬菜还是主食,或者作为恢复土地肥力的作物,也都需要扩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