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常见的骡是公驴和母马的后代,也称马骡,公马和母驴的后代称为驴骡,也被称为駃騠(jué tí)。马骡和驴骡都从驴遗传了一些特征,马骡更像马,驴骡更像驴。
而骡子的身型要介于驴子和马之间,头大腿长,身体强壮,具有驴子和马身上的优点,性格活泼且温顺,是后世很多地方用来役使的大型牲畜。就连霉菌,在阿富汗山地地区的军事行动,也不得不使用这种牲口来运送弹药、物资。相比较马匹和驴子,骡子的寿命要更长一些,这就让它更具有使用的价值。
当然,对于鸡鸭鹅的改良工作,也按照这样的思路一直在进行着,目前所改良出来的第一代第二代家禽,也要比原始种体型更大、产蛋率更高。
“很好,这些家禽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也要带一些到白骨洞那边营地去,”熊洪点点头,对熊草说道,“如果再有多的,也往水部落营地和黑齿营地那边送一些,以后如果还有孵化出来的,就按照这样的办法,送到各个居住点去。”
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世的家禽很容易得病,而且一得病几乎就是全军覆没。熊洪就曾经见过,朋友的养鸡场得了一种传染病,每天几十只几十只的鸡死掉,一棚鸡2000多只,到最后出栏只剩下了五分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熊部落这边发生,熊洪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进行布置,而其他族人不知道传染病的厉害,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熊洪需要好几个地方来养殖。
散养能够提升这些家禽的运动量和免疫能力,所以先是在围墙建好之前,每个小树林里都会散养着几十只,这些养殖点彼此间不怎么接触;后来围墙盖好后,又在围墙边沿搭建了一些鸡舍,将部落的上千只家禽都分散开,防止被疫病一锅端;现在部落养殖的家禽,除了围墙周围的鸡舍,还有在芦苇原、熊山北坡、砖瓦坊和炼铁坊这边散养的。接下来,就是将新出生的家禽都给扩散到各个居住点。
尤其是白骨洞营地,那边也要进行养殖鸡鸭鹅和猪牛羊,光是营地的那处山谷,就能容纳不少牲口和家禽在那边生息繁衍,熊洪还准备用这种养殖的技术跟白河流域的那些部落们交换物资和劳动力,以便于更加轻松地在那边站稳脚跟。
顺便可以为驻守在白骨洞营地的族人们提供一些肉食,减少从熊部落运输过去的数量,减轻部落的压力。
当然扩散家禽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防止疾病,还能有效地节约养殖的成本。放养在各个居住点,它们可以从野外找到一些昆虫、果子什么的充饥,而部落只要每天用谷子或者草喂上两顿就行。虽然没有集中养殖省事,不过如果每个居住点都养上个几十只上百只,那自给自足是足够的了,光是每天的产蛋和提供的肉食,加一起也是很多的,这就能减少熊部落本部的运送次数和物资消耗。
“至于大雁,如果有机会,还是去找一找其他地方有没有,光靠部落这一处,每年能得到的鹅很少,”熊洪将这件事记下,他不信这么大的地方,就只有熊部落这里是这些大雁的中转站,肯定还有其他地方,“总之家禽这边今年的成果还是很不错的,明年重点还是放在养殖鸡鸭身上,把这些家禽分散到各个居住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