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粱的收成不如小麦那样丰富,但在过去那可是救命的好东西。
到了清末,高粱成为了大面积栽培的主要粮食之一,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后半段。
然而世事变迁,当国家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时,高粱的播种区域急剧减少,尤其是在北方很多原本种高粱的地方都不再种植。
为何曾经繁荣一时的高粱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呢?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从口感上看,高粱远比不上小米和大米美味。
今天大家都很清楚,高粱主要用于酿酒原料。
虽说用它做出来的白酒很好喝,但要煮成饭吃的话就不太好入口,有一种涩味。
其次,高粱本身的产粮也不高。
人们以前选择种高粱是因为它不怕旱也不怕盐碱地,能够在不太肥沃的土地上生长。
而现在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大大提高,很多原来用来种植的贫瘠之地也被用来恢复自然植被。
最后,在收割方面也有问题。
由于高粱穗子长在杆的顶部并且植株很高大,因此在收割时非常不便。
此外,其强大的根系使得来年耕地时面临很大困难。
尽管现在大多数人不再直接食用大量的粗粮如高粱,但是对于酿造业来说,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一些地区的高粱种植又有所回温,价格也随之上扬。
然而与历史高峰相比还是相差不少。
江木计划培育出更好的高粱种类。
但这并不是为了将它变成餐桌上的主食,而是希望更好地发挥它在酒精生产方面的优势。
江木挑选了几种普通品种开始实验。
第一步给它们加上快速成熟的能力,确保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第二步是强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让农作物即便处于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和发展。
第三是提高对抗强风的抵抗力。
通常情况下因为高度过高,在风雨天很容易倒伏影响产量。
新加入的这个特性则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