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长辈在上,三叔题名已经很是不错。”
贾荀秉承着谦虚的态度,微微抱拳弯身:“但是小子,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定安王世子小小年纪,无论是礼仪,还是态度,或者言辞都已经远不是这个年龄该有。这让不少人啧啧称奇,特别是贾雨村。
当初他见到定安王的时候,就感觉很是不俗。如今的定安王世子,小小年纪,个头不说,已经与荣府宝三爷差不多,言辞、态度、礼仪,处处体现尊贵。
未来必然不凡!
有其父必有其子,定安王这是后继有人。
定安王还有两子,贾雨村没有见过,却也暗暗猜测必然不凡。
这条粗大腿,必须要抱住。
贾赦微微颔首,抚须而笑。
贾政也是面色含笑,贾珍轻笑了一声。
其余人等,情绪反应各不相同,贾兰与贾环,则是脸上含有期待之色。特别是贾环,只要贾宝玉能够倒霉,他完全无所谓。
而且,他与贾荀一直都是一起练武读书,关系相当好。
所以,他的期待更大:“荀哥儿,一定要让这个衔玉而生的大脸宝难堪!”
最好让他挨打。
就算是现在不挨打,也要埋下挨打的种子。
只要大脸宝挨打,就是他环四爷最大的快乐。
贾玓也是面色含笑,贾荀是他的长子,贾玓对于长子的期待极大。可以说,无论是贾蔺,还是贾葳,贾玓都没有太过于用心。
事关贾玓未来传承之事,贾玓全部希望都在长子身上:“你有何看法可以说说,毕竟是事关贵妃娘娘省亲,题名乃是重中之重。”
贾荀抿了抿嘴:“孩儿的看法,实则是我等本就是荣华富贵已极,并不知道农桑之事,在这里不管是杏花村之名,还是稻香村之名,多少都是带有各自对于农桑的理解掺杂其中,并不能体现我们这等人家之用心。”
贾赦若有所思,贾政也是沉吟。勋贵子弟,如何理解底层生活?所以,关于农桑之事,勋贵子弟无非就是臆测。
说白了,就是无病呻吟,贻笑大方,显得虚伪。
贾雨村与一众清客,则是眼睛亮起。
贾宝玉则是微微蹙眉。
贾荀继续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纸上谈兵终究贻笑大方。这一处地方,其本来用意,是母亲带着孩儿,见到过真正的乡村,就在王府的爵田,见到过真正的农桑之事,本意是用以教导子弟,一年两季夏与秋,粮食来之不易...”
“后来孩儿才逐渐明白,母亲是告诉孩儿,百姓乃是国之根本,乃是国之根基。”
贾荀扫视四周景色:“这里,母亲曾说过,以后要用作,府中子弟一年四季,至少有些时间参与到农桑之事一个月时间,让我们牢记,富贵不忘农桑苦,掌权应知百姓辛,所以,这里当用忆苦思甜为妙。”
众人无不愣神。
一众清客还有贾雨村都知道,贾家两府奢靡的程度。
唯有贾家子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甚至,包括贾赦、贾政还有贾珍在内,认为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生活,却忘记了,这一切的富贵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