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啊,我那个哥,就是拧巴,当时走了多好?也不吃亏,说不定现在早发财了。”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姑姑的口中带着些许埋怨,但更多的,其实是释然。
最亲的亲人在身边,终究是好的,或许此时的她也想到了,远嫁来到顺城的徐慧,多年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更难以长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
听得姑姑讲完这一切,王东升没有反驳,没有像过去一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释、去反驳、去试图让长辈理解自己的想法,而只是扯过椅子坐下来,认真地看着姑姑的眼睛,轻声说道:
“姑,你放心,我都是想好了的,以后都有打算,不会让你们担心的。”
姑姑怔了怔,而后点了点头:“行,你自己想好了,就行,你呀,一直是比你爸有主意。”
听见这话,王东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晚上回到家,他没有透露自己与姑姑说过的话,仿佛无事发生一般,表现得和往常一样。
家里的事儿,父亲的事儿,这时候不宜再提,如果说姑姑对自己的劝,是一种担忧,那么此时他再提父亲过去的事,就无异于往人的心口上插刀子,或许父亲也并不需要他的劝解,只要当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就好。
毕竟这世界上很多事,都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错过,往往不是错了,而是过了。
而过去的事,让他过去就好。
第二天开始,王东升渐渐地忙碌了起来,他被父亲指派了新的任务,打扫、整理爷爷的房子,不但要换上新家具,更要连同床单被套一起购买新的换上,用以迎接爷爷的出院。
爷爷的身体状况,似乎正在缓缓好转,或许不久之后,就能够达到出院的标准。
大夫曾经说过,老人哪怕痊愈出院,回家之后也要静养,至少半年之后,才算彻底度过危险期。
父亲严格遵循医嘱,一个字不差地坚定执行,于是购买、安装辅助医疗器械的任务就落在了王东升头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吸氧机。
其实在医生的建议里,若是能买到氧气管并定时灌装新鲜氧气,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奈何王东升在顺城掘地三尺都没能找到这种地方,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家用医疗吸氧机,作为替补解决方案。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