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殿前论天下(二)

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2232 字 19小时前

袁华对着太后,皇帝和满朝文武百官说道,“第三件礼物很大,而且需要点火,所以鸿胪寺安排在宫殿之外。”

这倒也不奇怪,比如有的国家进献各种大型动物都是在宫殿之外。于是,羽林郎分立左右,皇帝手扶太后,身后跟着文武百官,来到殿前广场。

放眼看去,宽阔的广场之上有大车五辆,白衣少年九十八人立于大车两边,静静竖立。

袁华指着左侧的两辆大车,对众人说道:“这两辆车,是两种粮食的种子,请陛下派人接收。”

皇帝点头,他对大司农说道:“司马大人,你派人接收吧!”

邓太后补充道:“每种粮食种子给皇宫留一些,我安排宫中也种植些。”

司马苞早已急不可耐,连忙作揖说道:“诺!”,说完,就急急忙忙和几个主管农事的官员下去查看种子,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要知道,若此粮食种子能够大规模种植,他司马苞作为粮食种子的推广者,亦会名留青史。

加上,大汉年年灾荒,这些粮种在此时显得尤为珍贵。

皇帝刘祜今年二十三岁,此时已经对袁华进献的第三件礼物充满了好奇,问道:“不知这第三件礼物为何物?”

袁华微笑,挥手,古塔带着少年们将马车车厢顶棚拆掉,再拆除掉侧面车板,用木炭点燃发动机燃烧室,转动发动机,这台钢铁之物就开始不停旋转。

众官员看着这眼前,往复不停之物,也不知道有何用,一时现场有些安静。

大司空虞诩,长期负责东汉帝国的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等事务。

他此时眼睛已经明亮如星辰,排众而出,踏前一步,说道:“这。。。是。。。不需要水的动力来源?”

袁华点头,说道:“这东西有大用途,用于农业可以抽水灌溉,用于矿业可以用于从矿井深处拉出大型矿车,用于钢铁锻造可以驱动铁锤往复锻造得到精铁。。。”

虞诩看着眼前的机器,哈哈大笑,他转身对皇帝和太后说道:“此物甚好,臣以为,用此物搬湖水到高处,我大汉大量临湖的山地也可以获得清水,开垦种植,凭空得田数十万亩啊!”

大汉此时已经有水车,用来从河里取水到高处,那些设备也是日夜不休,但只能依靠河流里的流水提供动力。而湖泊,池塘,这些没有流动水流的地方,却无法安装水车。

大司农此时也回过味来,他从种子马车边排众而来,忙问大司空,“我大汉水车可以取水,亦可以碾磨,那这设备是否也可碾磨?”

大司空看着这设备,严肃的点头说道:“可也。”

大司农这下对着设备也是来了兴趣,围着设备开始团团打转,今日是他多年来最开心的一日。

这一次连邓太后亦明白此物有大用,至少在农业上用于灌溉,对于时时发生大旱的帝国,这就是救命的稻草。

有时,低处的湖泊和池塘还有些水,只需几周的灌溉就可以保住一些粮食的收获,可偏偏就取不上水,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干死在田地里,生民捶地痛嚎,悲呼奈何啊!

而一众世家官员亦是无比眼馋,天灾有时对于他们的家族也一样无情。大旱之下,千亩绝收,也是碰到过的。若有这发动机,对于世家倒也是多了一个保障。

皇帝甚为高兴,说道:“此物神异,不奴族可愿意指导我大汉制造?”

袁华作揖道:“我正有此意,我不奴族愿在南海城建一座工坊,制造这热力发动机,恳请大汉允许我们招募天下工匠,扩大发动机之产能。”

大司空仔细看了这机械,感慨道:“此物部件繁多,机械复杂,牵涉到锻造,铸造等诸多工艺,确实需耗费很多工匠和人力”

皇帝问袁华:“先生需要几多工匠?”

袁华感慨道:“此物繁杂,颇为耗费人力,制造和维护都需要匠人,我计算过了若每制造百台,每年需要匠人约三千人。”

皇帝看向大司空,大司空认真看着这机器,点头说道:“大约是要这些人丁。”

这个时代,大汉的工匠们为了自己的生计,很少共享自己的技艺,这导致很多复杂的工艺,全靠一个家庭或某个地区的技术封锁来完成。

你可以想象,如果是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要从头到尾制作一台发动机要多少人工。

这个时代,大型机械之贵,那就是天价。

就像大汉有水车,但水车也不是每个村子都有,只有富裕的村子和小镇才能购买的起,要几百户人家一起凑钱才能请的起匠人来制造水车,几个匠人制造一架大型木头水车,往往要耗时半年以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