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以前给地主种地,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个子儿,现在除去税,剩下的粮食咋也够一家人吃饱穿暖。”
另一个人接过话茬:“是啊,而且这皇上下令,其他地主收租不得超过皇家,咱以后再也不怕被黑心地主压榨咯。”
整个江南度田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很多大家族听到陆家和钱家是也派出人去北方开始打探起工坊事情。
没过多久,一些从北方归来的家族子弟带回了工坊经营的详细信息。
他们发现,工坊不仅能创造可观的财富,还能安置大量劳动力,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一场围绕工坊兴起的热潮悄然拉开帷幕。
那些原本靠土地收租的地主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
他们纷纷拿出一部分资金,利用家族的人脉和资源,开始筹建各类小工坊。
在城镇的边缘,在交通要道的附近,一个个小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老陈所在的村子周边,也有几家小工坊开业了。
其中一家是纺织工坊,专门招募村里的妇女和心灵手巧的年轻人。
老陈的女儿阿秀,听闻消息后,便跑去应聘。没想到,凭借着平日里娴熟的针线活手艺,阿秀顺利地被工坊录用。
阿秀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坊,跟着老师傅们学习纺织技术。
阿秀学得认真,进步很快,没过多久就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织锦工序。
看着女儿每天充满干劲,老陈打心底里高兴。老陈知道,女儿在工坊里不仅能挣到钱补贴家用,还能学到一门手艺,未来的日子更有保障。
除了纺织工坊,还有木器工坊、陶瓷工坊等也相继开办起来。
木器工坊里,工匠们精心雕琢着各种木器,从桌椅板凳到精美的屏风摆件,件件做工精细。
这些木器不仅在本地畅销,还通过商队运往其他地区。
陶瓷工坊则烧制出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瓷器,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采购。
这些小工坊的出现,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