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老师不愿因此分心耽误我。”

的架子全扯掉了,但王曦依然认为这位文相是真心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实才人物。

“那所谓的爱慕之情”

自然早已消弭。

“利亦弊。”

王翦解释:“皇上下旨封赠柳公一等武功……这有点太重了。”

“这不是很正常嘛?”

王曦反问道:“不是很多人都夸柳白厉害吗?”

“创立玄甲军、焉支山大战和革新军需品生产——即便放在百年前,这些也够资格被授予‘治世之能臣’了。”

王夕觉得皇帝对于柳公确实很严格。

“可是……”

他停下,沉默了一会儿:

“如果皇帝正值壮年我也就不那么担忧。

可是……如今局势不同。”

王翦继续分析:“我担心将来皇帝驾崩之后,柳公平日积下的军权将会怎样。”

他又看了一眼窗外的明月:

初任秦王的时候,秦始皇拥有大量时间积攒个人声望,然而,柳公的时间不多……

或许在下一代,才会是真正需要柳公施展才能的时候。

“算了”

,王翦长叹一声:

“我能看穿的事情,皇上岂有不知?只是有的道理,我还是不忍言尽。”

最后这句

### 翌日,焉支山大捷的战报贴满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

黑色背景下鲜明的红色字迹格外显眼,无需人诵读,一眼就能明白战况已起。

老秦人的家中,一名魁梧壮汉放下了手上的农具,快步奔回自己的陋屋,取出珍藏许久却不染一丝尘垢的铠甲兵具,准备重新穿上它们迎接战斗。

咸阳城北门。

三百多名男子悄然走出城外,步伐稳重而不言不语,直接前往了募兵营地。

他们中有人年轻力壮,也有些许年迈苍颜,每个人却都不曾慷慨激昂或是豪气干云地喊出“保家卫国”

的口号,只是平静而坚决——这是他们在履行一项天经地义的任务罢了。

关起门后,无论是与老妻争吵还是和邻人争斗,在敌患当前时,老秦人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共同的决心: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失望,更不能在危难面前退缩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柳白独自站在丞相府门口,凝视着这一切。

昨晚他接连递交了三道奏疏才最终得到允诺,对第一批发起的 ** 制定了三个限制条件:“年逾三十者、家里有老人要养或者上有幼童下有老妻者以及家中的独子都不能入伍。”

唯有在这般国家紧要关头,这位左相才真正感受到了百姓心底那份炽热爱国之情。

“燕赵两地多少贤才可做我们的嘉宾。”

他默默想道,然后转身走进府邸,关上那扇沉重的门扉以抵御凛冽寒意。

街道逐渐被风雪笼罩,而此时的柳白深深作揖朝向远方行礼鞠躬——这不仅是出于身份的要求,更是源自内心的感恩与尊敬;那些为了国与家不惜抛却生命的平民战士们,在某些政客眼里不过是一串冷冰冰的数据数字,而在他的心间却是永恒闪耀的人间至宝。

终于,柳白的身影微微摇晃着返回室内,在仆役的帮助下载沉入睡梦,口中低喃回忆着少年时期理想:“用棍棒为剑练武艺,称它为侠客之道……”

窗外寒风吹卷飞雪不断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