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赵高篡权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营地中,这些忠义之士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推翻赵高的大计。一位面容坚毅、目光炯炯的将领站起身来,紧握着拳头说道:“赵高倒行逆施,人神共愤!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必须尽快行动,直捣咸阳,为死去的皇子公主和那些被残害的忠良报仇雪恨,还大秦一个朗朗乾坤。”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与此同时,赵高在咸阳城中越发地骄纵狂妄。他开始肆意篡改朝制,安插自己的亲信党羽到各个重要职位,妄图将整个大秦的权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但他却未察觉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那些忠义之士们一边秘密训练军队,一边暗中在咸阳城内外散布赵高的罪行,试图唤醒更多百姓和士兵的良知与正义感。渐渐地,一些原本对赵高敢怒不敢言的人们开始在心底萌生出反抗的念头,他们暗中为忠义之士们传递消息,提供帮助。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忠义之士们率领着精心训练的军队,如潮水般向咸阳城涌来。

长城之下,狂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的黄沙,仿若一条黄龙在天地间肆虐。一群衣衫褴褛的民夫们,正围坐在简陋的营帐前,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怨愤。他们的脸庞被烈日晒得黝黑,手上满是劳作的老茧和伤口,身躯也因长时间的繁重徭役而显得佝偻消瘦。

一个面容沧桑的民夫端着手中那散发着酸臭味的碗,看着碗里粗糙的麸糠和硬邦邦的粗饼,忍不住大声抱怨起来:“这是什么饭食,简直连猪狗都不如!想当初太子扶苏在此监工的时候,哪是这般模样。”

旁边一位老者微微抬起头,眼中浮现出一丝追忆的神情,缓缓说道:“是啊,那时候每日都有米粥咸菜,隔个三五天还能吃上香喷喷的肉食。等服徭役结束,太子殿下还会赏赐我们食盐、白糖,还有钱财呢。那时候的日子,虽苦却也有盼头。”

众人纷纷点头,仿佛沉浸在那美好的回忆之中。“那时的监工们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地指导我们劳作,从不会无故打骂。”一个年轻的民夫轻声说道,眼神中满是向往。

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眼神坚定的民夫站了出来,他便是陈胜。只见他双拳紧握,面色涨红,大声说道:“太子殿下曾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我心中,唯有太子值得敬重。如今这胡亥,昏庸无道,让我们过着这般生不如死的日子,这样的皇帝,我们不认!”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在长城之下回荡,振聋发聩。

其他民夫们听闻,先是一愣,随后心中的怒火仿佛被点燃一般,纷纷响应。“对,我们不认!”“不能再这样被欺压下去!”愤怒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原本沉闷压抑的氛围瞬间被打破,这些平日里逆来顺受的民夫们,此刻心中涌起了反抗的勇气。他们开始聚集在一起,拿起身边简陋的工具当作武器,眼神中不再是绝望,而是充满了坚定与决绝。从长城脚下开始,一场由民夫们发起的叛乱,如星星之火,迅速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仿佛要将这黑暗的秦朝统治烧出一个突破口,迎接那未知而充满希望的曙光。

陈胜的呐喊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民夫们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他们手持简陋的工具,锄头、铲子在阳光下闪烁着愤怒的寒光,尽管装备寒碜,但此刻他们的气势却如汹涌的潮水,锐不可当。

监工们见状,惊恐地想要制止,他们挥舞着皮鞭,脸上露出凶神恶煞的表情,嘴里骂骂咧咧:“你们这群贱民,想造反吗?”然而,民夫们毫不畏惧,他们迎着皮鞭冲了上去。陈胜身先士卒,他像一头勇猛的猎豹,敏捷地躲过监工的攻击,然后飞起一脚,将一名监工踹倒在地。其他民夫们也纷纷效仿,与监工们扭打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混乱中,越来越多的民夫加入了叛乱的队伍。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长城沿线的各个营地。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推举陈胜为领袖,陈胜站在高处,望着下面群情激愤的人群,心中既激动又有些许惶恐。他深知,一旦踏上这条路,便再无回头之日。但他想起太子扶苏的仁慈,想起百姓们遭受的苦难,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他振臂高呼:“兄弟们,我们今日起义,不为别的,只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为了给太子殿下讨回公道!让我们一起推翻这残暴的统治!”

随着叛乱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向附近的郡县进军。沿途的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拿出家中的粮食支援,有的则加入了起义的大军。队伍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所到之处,秦朝的官吏们纷纷逃窜。

而在咸阳城,赵高得知长城民夫叛乱的消息后,先是一惊,随后又恢复了那副阴鸷的模样。他向胡亥隐瞒了叛乱的真实规模,只轻描淡写地说:“陛下,不过是一群刁民闹事,不足为惧,臣自会处理。”而胡亥依旧沉浸在他的声色犬马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浑然不觉。

陈胜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他们攻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缴获了不少武器和物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军队缺乏训练,指挥不够统一等。但陈胜积极地与身边的谋士们商讨对策,不断地调整战略。

在另一边,其他地方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响应陈胜的起义。他们或是对秦朝的暴政不满的地方豪杰,或是心怀天下的侠义之士。各地的叛乱如星火燎原,秦朝的统治开始摇摇欲坠,一场席卷全国的反秦风暴正在形成,而这一切都源于长城下那一群不甘被压迫的民夫们的奋起反抗。

咸阳的皇宫之中,气氛压抑而沉闷。赵高迈着那细碎而阴柔的步伐,缓缓靠近正慵懒斜躺在榻上的胡亥。他微微弓着腰,脸上带着那一贯谄媚却又暗藏心机的笑容,轻声说道:“陛下,真正的帝王需有自己独特的统治规则。那扶苏昔日所定之政策,皆应废除,唯当遵循始皇帝之法令,如此方能彰显陛下之权威。”

胡亥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声音带着几分恼怒与慵懒:“赵高,莫要再来烦朕,朕的心思全被你搅乱。这些琐事,你自行处理便是。”他的眼神中满是对赵高打扰自己享乐的不悦。

此时,太后胡姬莲步轻移走进皇宫。她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容虽有几分岁月的痕迹,却仍透着一种凌厉与威严。她听闻胡亥之言,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吾儿此举甚是正确。”胡亥见母亲前来夸赞,顿时有些不知所措,眼神游离,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