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你真把我当成傻子了吗?

张诚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所有人都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猜测。程山河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凌霄……自己研究渐冻症?”程山河低声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这……不太可能吧?”另一位专家忍不住开口,“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连基础的生物医学知识都不具备,怎么可能独立进行这么复杂的研究?”

“是啊,渐冻症的研究可不是闹着玩的,光是转基因小鼠的饲养和实验操作就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更别提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药物研发了。”另一位专家附和道。

张诚挠了挠头,也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毕竟他女儿是渐冻症患者,他可能只是想多了解一下这个病吧。”

程山河转过身,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缓缓说道:“不管怎样,凌霄这个年轻人,我总觉得他不简单。他虽然没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但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和执着。如果他真的想研究渐冻症,或许……我们应该给他一些帮助。”

“程老,您的意思是……”张诚有些疑惑地问道。

程山河微微一笑,说道:“这样吧,张诚,你明天联系一下凌霄,问问他具体的研究计划。如果他真的有心,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实验设备的借用,或者一些基础的技术指导。”

张诚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

第二天一早,凌霄刚送完曦曦去幼儿园,就接到了张诚的电话。

“凌霄,我是张诚。”电话那头传来张诚爽朗的声音。

“诚哥,早啊,有什么事吗?”凌霄有些意外地问道。

“是这样的,昨天我跟程老提了一下你订购小鼠的事,他对你很感兴趣,想问问你具体的研究计划。”张诚直截了当地说道。

凌霄一愣,随即有些紧张地说道:“啊?程老他……怎么会对我感兴趣?”

“哈哈,你别紧张,程老就是觉得你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想看看能不能帮上你什么忙。”张诚笑着说道。

凌霄沉默了片刻,心中有些犹豫。他原本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的研究计划,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科研背景,贸然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可能会被人嘲笑或质疑。但转念一想,程山河是华新生物研究所的院长,是国内顶尖的生物医学专家,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或许对自己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想到这里,凌霄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诚哥,其实……我确实有一些想法,但可能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

“没事,你说说看。”张诚鼓励道。

凌霄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说道:“我女儿曦曦是渐冻症患者,这个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一直在想,能不能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找到一种逆转或延缓病情的方法。虽然我没有系统的科研训练,但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是一个突破口。所以我想通过转基因小鼠模型,模拟渐冻症的病理过程,然后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干预。”

张诚听完,沉默了几秒,随后说道:“凌霄,你的想法很大胆,但也很有挑战性。这样吧,我把你的想法转告给程老,看看他怎么说。”

“好的,谢谢诚哥。”凌霄感激地说道。

挂断电话后,凌霄的心情有些复杂。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切实际,但他别无选择。曦曦的病情每天都在恶化,他必须尽快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他也要拼尽全力去尝试。

与此同时,华新生物研究所的院长办公室里,程山河听完张诚的汇报,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程山河低声念叨着,随后抬头看向张诚,“你觉得凌霄的这个想法可行吗?”

张诚摇了摇头,苦笑道:“程老,说实话,我觉得难度太大了。且不说基因编辑技术的复杂性,光是渐冻症的病理机制就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更何况还要在动物模型上进行干预实验。凌霄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恐怕很难独立完成这么复杂的研究。”

程山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但他并没有因此否定凌霄的想法,反而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神色。

“张诚,你知道吗?科研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储备,而是创新思维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凌霄虽然没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但他有一种难得的执着和勇气。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很多科研人员所欠缺的。”

张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说道:“程老,您说得对。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些帮助?”

程山河微微一笑,说道:“当然。你告诉凌霄,如果他愿意,可以来我们研究所,我们可以为他提供一些基础的实验设备和指导。另外,如果他需要,我可以安排几位专家给他做一些技术上的辅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诚闻言,顿时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太好了!我这就去联系他!”

当天下午,凌霄接到了张诚的电话,得知程山河愿意为他提供帮助时,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诚哥,真的太感谢你了!也请替我谢谢程老!”凌霄的声音有些颤抖。

“哈哈,别客气,程老很欣赏你,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张诚笑着说道。

挂断电话后,凌霄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不能辜负程山河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凌霄开始频繁出入华新生物研究所。在程山河的安排下,他得到了一个临时实验室的使用权,并且有几位专家轮流为他提供技术指导。

虽然凌霄的基础知识薄弱,但他学习的速度非常快。他每天几乎泡在实验室里,从早到晚不停地查阅文献、做实验、分析数据。他的努力和执着,让研究所里的许多科研人员都对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