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决战前夕上

“大帅,各地防务已经移交当地民团,军队可以集结开拔了。”桂林兴华军大营内,众将济济一堂。桂林战役结束之后,兴华军同样向前出击,对各地进行了有效占领,但兴华军主力部队不可能成为驻防军,所以一方面,高衡从安南的民团以及广西西南部的原明军中抽调了一些人马,组成了驻防民团,一方从回流的老百姓中征召一些青壮,加入民团。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用来维持秩序的,高衡也不指望这些民团能上战场打仗,只要能维持后方相对稳定就可以了。因为有了舰队的缘故,除了携带必要的干粮之外,军队的补给可以依赖水师,各地兴华军主力分批次在桂林集结,然后火速南下,经过平乐府火速奔袭梧州府。过了梧州府就是钦州湾,高衡的军队可以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补给。

明代广西和广东两地的划分比较奇葩,后世,大家都知道,广西拥有好几个海岸城市,但是在明代,广西是没有出海口的,广西沿线的出海口,比如廉州、钦州都划给了广东,导致全部的出海口都被广东把持了。

当然,这个问题在高衡这里不存在,反正这一片都是兴华军的实际控制区,兴华军在哪里接收物资都是一样的。按照统帅部的布置,兴华军这次行军颇有章法。高衡起了个名字叫做分段式行军,停人不停船。

简单来说,就是主力舰队从下龙湾出发,然后沿着华夏的海岸线一直航行,每到一地,就分出一些船只来卸载物资。假设兴华军将船队分成十组,从下龙湾出发的时候是十组船,到达钦州湾之后,第一组停靠,在钦州湾卸货。其他九组继续前进,这一组卸货完毕之后就起程,将物资留在钦州湾,陆军自己过来接收。

陆军接收完毕之后,沿着海岸继续前进,这时候前面的九组船可能有到达了阳江,那就在阳江再放一组船卸货,陆军行军过境之后自动接收。以此类推,下一组在广州,再下一组可能是厦门,就这样一段一段往前推进。

陆军行军一段时间后该休整休整,船只在海面上不停,一直沿海岸线向北航行。等陆军到位的时候,基本上水师也在长江就位了。这种分段式行军的好处是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停人不停船,保证物资随时都在机动中,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也不是说就是非要固定在某个点卸货,只要陆军需要,水师随时可以靠岸对陆军进行补给。

兴华军主力从桂林开拔,同时高衡派人火速通知壕镜的马士加路也和台岛的郑成功,让他们也一起行动起来,等下龙湾的水师主力经过的时候,进行联合作战。

这边兴华军开始行动,那边的清军也有所动作了。五月中,多尔衮总算是从京师再次来到了江南前线。现在多尔衮已经解决了京师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指挥江南的战争了。

“嗯,不错,你们干得很好。”南昌城内,激战的痕迹已经被入城的清军全部抹除,当然,城墙上炮击的痕迹还存在,但是战死者的尸体和血迹已经被多铎和阿济格的部队全部清理干净。就在数天前,金声桓败亡,多铎和阿济格带领五万多满蒙汉八旗主力进了南昌城。

实际上,前期虽然是多铎和阿济格带领清军八旗精锐杀入江西境内,但曹振彦和吴拜率领的北洋军一直就跟在他们的后面。当然,这支军队是清军的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曹振彦也看出来了,金声桓这种垃圾不足为虑,就凭他的实力,应该还轮不到北洋新军出手。但曹振彦的北洋新军还是跟在后面,除了提供必要的支援之外,也是给前线的八旗壮壮声势。

在曹振彦的后方,还有大量从桂林退下来的汉军、绿营兵和饥兵,当然,这些人都没有获得上战场的机会,因为多铎和阿济格的钳形攻势实在是太凌厉了,对付金声桓这种弱鸡,基本上是砍瓜切菜。

如今南昌城已经是清军囊中之物,多铎刚入城,就接到了来自南直隶的消息,说是多尔衮已经到了南京,不日就会前来南昌。多尔衮此次一路南下,也是非常迅速,在京师平乱的时候,多尔衮就一直提心吊胆。不是怕罗洛宏这帮杂碎,而是担心自己的大军丢在江南,会跟兴华军交战,自己不在,光靠多铎和阿济格是稳不住军队的。

不过还好,兴华军忙着接收地盘,而且他们主要是步兵,就算能碾上清军后队,也绝对赶不上清军骑兵,所以想象中的交战并没有出现,只跟固始汗的追兵打了一仗,好在大获全胜。